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9月13日 星期

苏永福:志愿服务献余热


苏永福在公益活动现场维持秩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晨阳

77岁的苏永福是原市建委退休干部,拥有50多年党龄。2007年,退休的苏永福和赵国锁、汪东京等成立了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作为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队长,苏永福带领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坚持每周六在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烟厂花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称赞。

凝聚热心 组建义工团队

苏永福所居住的漓江路社区,有住户近2万人,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9个,日常事务繁忙。面对这样的状况,苏永福萌生了组建一个志愿服务队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几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和下岗职工后,大家都很支持。很快,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成立,管起了社区的闲事、麻烦事、烦心事。

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苏永福主要带领大伙打扫卫生、维护公共健身器材。后来看到社区烟厂花园广场路面坑洼不平,影响群众活动,他便自掏腰包、自备工具,组织义工对广场路面进行整修。为让社区老人生活更便利,苏永福把志愿服务的对象定为老年人、残疾人、环卫工人和生活困难群众,以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大家的一句“谢谢”让苏永福心里倍感温暖,也正是这句“谢谢”激励着苏永福把这件事好好做下去。

汇聚爱心 激发志愿精神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天桥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苏永福都叮嘱大家路上小心,特别是对一些远道而来的义工,他总是逐个确认他们是否安全到家。

对于家庭困难的义工,苏永福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们。义工曹松强,本人身患残疾,妻子下岗,家庭困难。苏永福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天桥街道办事处联系,为他的爱人找到了一份工作。义工张静,丈夫有病,自己经营一个小理发店。理发店由于时间长没钱装修,生意不好,苏永福就自己出钱,组织义工对张静的小理发店进行局部装修,安装玻璃推拉门,购买理发座椅和工具,改善了理发店的环境。苏永福这些举动,让大家的心里很温暖。

倾注真心 打造义工品牌

“‘天桥义工’活雷锋,烟厂花园做义工。理发磨刀量血压,捐衣缝补修自行。事情虽小意义大,居民百姓有感情。年复一年周六见,人生价值添彩虹。”这是在烟厂花园周围群众中流行的一段顺口溜。

自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怎么样才能让志愿服务队走得更远、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苏永福不断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既然是为群众服务的,那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大家就做什么。根据群众的需要,苏永福将义工服务时间固定到每周六,服务内容从理发、磨刀、磨剪子、修车、修鞋、补衣服扩展到义诊、法律咨询、教育咨询、红色经典影片放映、国学诵读等,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形成了“爱见周六”志愿服务品牌。

14年来,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在苏永福的带领下,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天桥义工”已发展成5支志愿者服务队。“天桥义工”现有注册义工280多人、注册志愿者1500多名。服务项目也扩展至理发、修车、磨刀、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十多项,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0万人次,仅义务理发、磨菜刀剪子两项就为居民节省十几万元。

牢记初心 贡献更多力量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年来,苏永福虽然有劳累和辛酸,但是更多的是感动,是快乐。苏永福说:“党培养了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会牢记初心和使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的前半生献给了工作,现在我愿意将剩余的时间全部奉献给志愿服务事业。”

今年苏永福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苏永福的带动下,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由最初的十几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500多名党员,真正把党组织建在了群众中。

苏永福身患高血压,还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随身携带被他戏称为“BB机”的胰岛素棒。即便如此,他也经常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有人问苏永福:“做义工图啥?”苏永福说:“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群众脸上的微笑。”苏永福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天桥义工”组织,持续传播正能量,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天桥义工”的品牌擦得更亮。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