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莲的菜摊后边墙上,挂着“文明经营商户”红旗、“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店”牌匾等。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还应是诚信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还应是信用经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偏离运行之轨。
从不缺斤少两、不是好菜不卖的樊爱莲,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在源汇区柳江农贸市场,有这样一个菜摊,虽然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但是墙上挂着“文明经营商户”红旗、“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店”牌匾等。
这些红旗和牌匾背后,是菜摊主人樊爱莲的一个个诚信故事。9月1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她。
当天下午4点,农贸市场内不算热闹,可樊爱莲没有闲着,写菜单、选菜、装菜、算账。
“刚才顾客打来电话让我给他准备一些菜。这些都装好了,也在公平秤上称过了,一会儿他们过来拿。”樊爱莲说,由于平时菜摊只有她和老伴儿两个人,没有能力配送,所以很多老顾客都是预订后自取。顾客对她的这份信任,她很是珍惜。
樊爱莲爱干净,她的菜摊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卖菜十几年,樊爱莲始终坚持不是好菜不卖给顾客,宁愿多给也不缺斤少两。因此,买她菜的人越来越多。
采访中,记者看到,顾客来买蔬菜时,樊爱莲都会把成捆的青菜打开让顾客自己挑选,并提醒顾客青菜不好存放,不要多买。
为了把最新鲜的蔬菜提供给顾客,平时樊爱莲进菜都是一次少进点儿、多进几次。尤其是在夏天,一旦发现有变质的,她就会马上处理掉。摆菜时,她总会少摆点儿,等卖掉之后再补上。这样虽然麻烦,但菜总是格外新鲜。
樊爱莲不仅卖菜讲诚信,还拾金不昧。2017年春节前,一名顾客把包忘在了她的菜摊上,樊爱莲发现时那名顾客早已走远。
怎么办?樊爱莲把包保存起来后寻找失主。由于只知道那名顾客是年轻女子,其他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只要有年轻女士买菜,她就会问一下。樊爱莲说,她没啥文化,不知道该如何寻找失主,只能用这样的笨办法一个一个地问。
3个月后,樊爱莲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打开包,发现里面几万元的现金分文不少。
“当时那姑娘非常感动,非要塞给我钱,但我没有要。十几年来,我从一个卖菜的流动商贩到现在有了固定摊位,都是靠老顾客的信任。钱可以不赚,但不能没有诚信。”樊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