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17日 星期

一名科普工作者的一天


姚爱云(左)一边观察果实,一边和农户交流。

■文/本报记者 张俊霞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给农民群众送科技、帮助他们增收是我最高兴的事!”9月15日早上8点,记者随市天力科技推广协会会长姚爱云一起给种植户“送技术”。

57岁的姚爱云性格开朗,提起服务指导过的种植户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跟农民打交道20年了,服务过的种植户有上万户。他们和我就像一家人。”一路上,她向记者举了一个又一个指导增收的例子,满脸的成就感、幸福感。

记者和姚爱云到的第一站是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双路姚村。面包车沿着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停在了地头几名农民的身旁。“姚老师,走,去看看俺种的台湾小蜜薯长势中不中!”第一次种植小蜜薯的村民姚俊涛,扒开土壤让姚爱云看看长势。姚爱云观察后,问了施肥和防治虫害的举措后说:“长势不错!你不用急,再有两个月才到成熟期哩!”村民姚号召带着姚爱云到一大片辣椒地前。他说:“前阵子地里受灾后,我听你的话,采取灌根、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后,辣椒恢复得很快。看这长势,今年至少要比去年增收200斤。”姚爱云叮嘱他不要放松管理,争取最好的收成。

上午10点半,姚爱云到了临颍县杜曲镇大李集村。赵自兴夫妻俩非要拉着她到地里品尝他们种的无花果。“虽然前一段时间雨水多,但是咱家的果子还是比人家的甜,不打药也没啥虫。多亏了你指导得好!”赵自兴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们因为缺乏经验,销售了劣质除草剂,导致很多人上门要求赔偿。后来,姚爱云精心指导,使受损庄稼慢慢返青、恢复长势,他们才渡过难关。“姚老师因为俺家的事来了五六趟。这恩情啥时间都忘不了。”赵自兴说。

下午5点多,姚爱云在回漯河的路上拐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盛龙园种植合作社,了解水果长势。合作社负责人杨鹏正在将新摘的红心火龙果装箱发货。“姚老师,你教的方法真中!今年没咋落果。”杨鹏说,前几年,他种的火龙果未成熟就落果,却没一点儿办法。今年年初,有人建议他找姚爱云咨询。他按姚爱云教的方法操作后,基本解决了落果问题。“你得继续改良土壤。三年后你的火龙果会长得更大、口感更好。”姚爱云叮嘱他。

天色已晚,姚爱云开始往家赶。她感慨地说:“老农民最实在!只要你真心帮助他们,他们就啥时候都忘不了你!”作为曾登上中国好人榜的漯河典型,姚爱云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种植户增收,为漯河的乡村振兴多做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