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课结束后,学生围着老师继续请教。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9月13日,随着我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式开学,课后延时服务也随之展开。几天时间过去,下午延迟放学的这两个小时,孩子们在学校做什么?针对广大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进漯河小学进行了探访。
延时课堂花样多
9月15日下午5时,在四(1)班教室,学生们正在写作业,老师在一旁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间教室,一群学生正在上口才课。“你们家里都有卫生间吗?谁愿意来演卫生间里的物品?……我看谁不举手我就选谁……”表演课上,老师颇有趣味地发问,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为做好课后延时服务,该校提前进行了周密部署,制订了“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的方案。学生正常放学后,把课后服务的两个小时分成两个课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绘本阅读、畅游数学世界活动。二、三年级第一课时是社团活动,第二课时是作业辅导;四至六年级,第一课时是作业辅导,第二课时是社团活动。学校有围棋、书法、绘画、舞蹈、古筝、足球、篮球等20个社团。
家长学生都叫好
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第一周,很多家长直呼“解脱”。“不用辅导作业是妈妈最大的幸福了。”“孩子报了学校的编程课,上学都变积极了。”“把孩子放在学校比托管机构放心,再也不用因为接孩子请假了。”……采访中,家长们纷纷叫好。
“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还上了最喜欢的口才表演课。”“到家就能跟好朋友一起玩了。”学生们兴奋地说,终于感受到上学的乐趣了。
“课后延时服务刚刚开始,后期我们会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再做进一步的调整,改善细节。”漯河小学副校长柴云杉提醒,学生回家后自由时间变长,家长不可放任孩子打游戏、看电视。可与孩子协商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比如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