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29日 星期
解决六大问题 构建六大体系
为漯河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本报讯(记者 王海防 通讯员 吴刚华)近日,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我市将以实施“四水同治”为主题,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考核为平台,以“解决六大问题 构建六大体系”为主要目标,为我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构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体系。建立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机制,让节约用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十四五”时期,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

解决水利工程短板问题,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依托我市自然水系和南水北调中线、五虎庙灌区等已建工程,规划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调整区域水资源分布,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加快“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全域现代水网建设。

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主要河道生态流量得到保障,建立涉水空间管控制度,河湖水源涵养能力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地下水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

解决防汛抗旱突出问题,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积极完善“1+3+N”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堤防、蓄防、技防、人防”四项措施,切实加强预测预报预警,确保超标准洪水不打乱仗、标准内洪水不出意外。稳步推进滞洪区、堤防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保障河湖安澜。加快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同步开展城市外围河道综合治理,通过渗、滞、净、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实施农村坑塘整治和小流域治理,打通堵点,畅通水系,实现连通,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

解决治水氛围不浓问题,构建水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围绕泥河洼滞洪区建设、沙澧河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讲好治水故事,彰显时代价值,凝聚智慧力量。

解决行业监管偏软问题,构建水法规制度保障体系。聚焦水资源、水旱灾害防御、河湖水域岸线、农村供水管理等重点领域,健全以地方法规为主体、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与水法相配套的水行政法规制度体系,为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