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为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落实“五育并举”政策,市第二实验中学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多措并举,深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双减’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市第二实验中学校长庞瀛亮说,“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是学校,关键在于每位教师的观念转变和务实创新。全校教师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双减’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教书育人 骄傲自豪
市第二实验中学致力摒弃低效教学行为,倾心打造高效课堂。
功夫在课前。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组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着力在课内。注重课堂实效,教师的每堂课要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以结果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讲优练,确保课堂效果。提高在课后。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下课之后要反思自己:这堂课教了什么、教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多少。
学校还实行课堂督查,由课堂督查员对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进行指导,直至有效、高效。
秋季开学后,学校以听评课为基础,围绕减负增效开展“人人一堂精品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全校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鼓励教师将新理念、新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赛促创新、以评促教改,不断提高课堂实效,坚决遏制“课内不足课外补”。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各年级备课组统一布置作业,不允许出现机械、重复、惩罚性、超前超纲作业,鼓励个性化、分层、弹性作业。教研组集中审核。教务处对每班每天和周末作业时长和总量进行实时监控。其中,周末作业总量七年级为每天2小时,八年级为每天3小时,九年级为每天4小时。
年级组提出具体的作业布置要求,充分利用并统筹安排好课后服务和晚自习。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相关规定统一布置作业。班主任负责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商,确保作业量适中。年级主任把控好作业的质量和总量。各级各班作业需经年级主任审核方可布置给学生。
学校实行作业“堂清、日清、周清”制度。切实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团队优势,各组提炼出本学科的作业类型,做好作业设计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市第二实验中学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服务。
学校推行课后服务“5+5”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开展5个小时的课后服务。在12:00~14:00的课后服务时间段,主要组织学生吃午餐、自习、预习和答疑等。在17:00~18:30课后服务时间段,提供作业辅导、个别答疑,组织开展兴趣活动、劳动实践等。晚自习服务主要为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场地等。
目前,市第二实验中学共有芷兰之声、临池书法、华罗庚基地、长河史学等26个社团。
必须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通过实地考察、家委会商议,市第二实验中学确定漯河市立诚餐饮管理公司为学生提供午餐,每份12元。午餐在运送过程中,使用严实密封、卫生安全的保温配餐箱、保温桶等,确保学生每顿都能吃上热乎饭。
学校还指派专人,引导学生养成饭前洗手、餐余垃圾妥善处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良好的用餐习惯。
学校值班人员负责每天接餐,填写交接记录。午餐留样,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每个品种留样量均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克,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
每天学生吃饭时,都有校领导和老师陪餐。校领导和老师先吃,有问题及时向政教处反映。政教处向家委会微信群和教师微信群里发送每周食谱,让家长监督。该校还邀请家长参与陪餐,让家长了解学生就餐情况。
“双减”政策落地,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地位显著增强。
学校要求教师科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更精准地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午饭后、晚饭后是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各班学生进行自习,老师们在教室逐一为需要的学生答疑。
“双减”政策落地,工作量虽有增大,但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双减”政策给教师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负担做“减法”,育人做“加法”。市第二实验中学的教师们迎着朝阳出发、伴着晚霞归家,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心里满是骄傲、自豪。
教育大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市第二实验中学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把“双减”工作做好。
教书育人 骄傲自豪
优化作业 科学减负
营养午餐 暖胃暖心
课后服务 优质多元
围绕课堂 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