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
全国体育系统“双先”表彰 我市多家单位、多人获殊荣
群众体育亮点多 引领健康新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杨 光 通讯员 何 鸣

2020年9月19日,2020漯河市第七届中原骑游节暨第八届环沙澧河自行车公开赛在沙澧河风景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10名选手和600多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比赛和骑游活动。

2020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上,老年健身爱好者表演健身柔力球节目。

2020年9月26日,在2020漯河第四届环沙澧河国际徒步大会上,世界徒步协会秘书长陆宏向我市颁发“世界徒步示范城”牌匾。

2020年9月7日,2020/2021赛季漯河市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在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开赛。16支队伍240名足球爱好者参赛。

2018年11月11日,2018漯河环沙澧河国际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赛。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马拉松选手和跑步爱好者参加。

近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简称“双先”)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双先”代表。市体育局、市体育中心、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事务服务中心、郾城区体育局、临颍县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体育局党组书记晁伟、市武协主席李洳波、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康晓军、市财政局综合科科长张晓艳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全国群众体育“双先”表彰活动自1993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是经中央批准的体育系统的最高规格的表彰活动,主要表彰致力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群众体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能够获得这么多国家级荣誉,和这些年我市在群众体育事业上的大力投入分不开。”市体育局党组书记晁伟说,我市的全民健身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走”到老百姓的心里,最终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市还举办过不少国家级赛事,获得了不少国家级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五年来,我市投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超过一亿元。我市连续九年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民体质监测等工作列为政府民生实事。我市出台了《漯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围绕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空闲的时候录制一些健身教学视频发到网络平台,每天能吸引上万人观看,这让健身教练郭峰没有想到。

“去年疫情期间,健身场所全都关闭,我就录制了一些健身短视频发到网上,引导网友们在疫情期间加强锻炼,效果不错。没想到,疫情缓解后,不少人到我的健身房锻炼。”郭峰告诉记者,疫情让百姓对全民健身越来越重视,也给他们这些健身教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如今,全民健身在我市蔚然成风。每天早晨、傍晚,在街头游园、公园、城市绿地,到处都有健身的市民。不同形式的健身运动,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

每天早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洳波,都会到澧河畔的心意六合拳训练基地练功。心意六合拳与许慎文化,是我市“一文一武”两张城市名片,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在漯河,练习心意六合拳者众多。多年来,李洳波全身心投入传承心意六合拳,助力漯河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经过我们的大力推广,心意六合拳已经在学校、机关、乡村全面铺开,接受过培训的人数在10万以上。”李洳波自豪地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练习心意六合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还能培养克服困难、勇于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受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高金柱是我市著名的空竹达人,曾登上央视《体育人间》栏目表演抖空竹,获得“魔手王”的称号。“我是生病后才跟空竹结缘的。”高金柱告诉记者,1998年,他患了直肠癌。手术后,他的身体不太好。在舅舅指点下,他开始通过抖空竹锻炼身体,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

练习抖空竹后,高金柱获益良多。于是,他积极推广抖空竹,带出不少抖空竹高手。

“这些年来,漯河参与全民健身的人明显增多,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高金柱说,近年来,我市的健身场地越来越多,社会指导员不断增多,健身活动也多。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市全民健身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参与健身的热情大大提高,个别健身项目的水平甚至能够比肩一线城市。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8100多位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分布在城乡各地,引领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队、户外运动群、跑步团、健身队、鞭陀健身队等体育社团数不胜数,为我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群众体育引领健康新生活

沙澧公园是国家体育公园,这里植被丰富,风景如画,不仅有大面积的休闲广场、休闲步道,还有篮球场、门球场和健身器材区。市民张大爷是沙澧公园红枫广场门球场的常客。他告诉记者,这里的门球场位置好、条件好,是老年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他和老朋友都爱在这里健身。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建有体育场地8043块,总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1平方米。城市社区健身站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健身站点覆盖率达到90%。我市已经建成5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0个县(区)全民健身广场、1个“雪炭工程”、1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市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已经形成。

我市群众性健身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我市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6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2%。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万人,超过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市每年为12000多名群众提供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幸福漯河、和谐漯河”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科学健康的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漯河人民追求和实践的生活新理念、新常态。

市体育局局长张合良告诉记者,近年来,市体育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整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全民健身条例》,努力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场地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群众体育活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民健身成为城市名片

每年的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国庆节、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我市均开展千人以上规模的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心意六合拳等项目的集中展示活动,提升了全民健身的影响力。对于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秧歌、健身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我市每年都组织举办民间赛事。

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事务服务中心连续多年举办全市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文体健身优秀节目大赛、老年人体育文化艺术节,吸引万余名老年人参加。

漯河环沙澧河国际徒步大会、中国广场舞大赛(河南·漯河分区)、全国青少年U系列英式七人制橄榄球冠军赛、中原骑游节暨环沙澧河自行车公开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及交流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已经成为漯河亮丽的全民健身名片。

目前,我市“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全年活动不断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民健身盛宴,“城市有品牌、县区有特色、基层有亮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已经形成。

“十四五”期间,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公园、室外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综合馆的建设力度,提高便民健身场所的覆盖率。同时,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身体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为全面实现健康漯河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