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工作纪实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政委高东杰深入一线部署防汛工作

群众送锦旗表谢意

为受伤群众处理伤口

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给环卫工人讲安全知识

大雨中指挥交通

骑警日常训练

雨中帮助受困群众

■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王明慧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立于2015年8月,建队只有6年时间,队员平均年龄24岁。

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示范性交警队伍,建队6年来,肩负市区全部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重担;6年来,他们坚持“疏堵保通、纠违治乱、服务群众”,让市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这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也是漯河政法干线的排头兵,6年来,荣获全国、省、市各类奖项不断,大队16名民辅警事迹被央视报道,成为漯河公安一张亮丽的名片。

这是一支正气满满的队伍,6年来,共涌现出好人好事4万余起,让爱心在沙澧大地传递。

这也是一支群众满意的队伍,6年来,共收到社会各界表扬电话、短信、信件1万余个(封),接到锦旗1000余面。

这就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不久前,该大队再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青年文明号”。

用“办实事”丈量青春

“老人家,这里危险,咱往路边去!”10月11日傍晚6点10分许,正值下班晚高峰,在市区黄河路与邙山路交叉口执勤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交警王磊,看到车流中站着一名老人,十分危险,立即上前将老人拉至路边。

“警察同志,我很饿,能给找个馒头充充饥不?”见到执勤交警,老人赶忙求助。

王磊立即嘱咐同事翟鹏云、高宇帮忙照看老人,以免他再次走进车流中,自己则快速跑到附近超市给老人买来牛奶、面包、矿泉水等。

“谢谢,谢谢!”老人不住地道谢。

“没事,不够了再给你买,一定让你吃饱!”老人是周口太康人,因为迷路,从太康步行至此,身上没带手机、证件和钱,渴了就喝自来水,困了就靠在路边打个盹儿。

考虑到天色已晚,老人无处歇脚,王磊和同事便联系了市救助站,将老人送往市救助站安顿。“谢谢!这是我几天来吃得最饱、最放心的一顿饭。”临走前,老人还不停地向王磊等人道谢。

这仅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工作的一个缩影。建队6年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坚持“文明、规范、真诚、奉献”工作宗旨,把“疏堵保通、纠违治乱、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新的勤务模式,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交警同志,我是个孕妇,现在肚子痛得很,开不了车了,能不能麻烦你们帮忙把我送去医院……”9月24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面色苍白的女子,向正在漯河小学护学岗执勤的大队女骑警翟烨伸求助。

了解情况后,翟烨伸立即呼叫值班班长郭亮和同事李建立驾驶警车赶来。几人将孕妇搀扶上警车后,便朝最近的医院赶去。当时早高峰尚未完全结束,沿途道路很多车辆还在缓行,一路上,郭亮一边驾驶警车开道,一边用喊话器请一旁车辆避让。翟烨伸则联系了120急救中心,让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接收病人准备。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他们仅仅用了3分钟就将孕妇送往医院救治。直到孕妇情况稳定并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后,郭亮、翟烨伸、李建立三人方才放心离开,回到执勤岗位。

8月26日,在淞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市民带着一名老人向正在执勤的辅警丁昊求助,称老人在路口摔倒,不知道自己家住哪里。

见老人嘴角流血,丁昊赶紧把老人扶进警亭帮忙止血。确认老人无大碍后,丁昊和同事孙文龙询问老人家庭住址,但老人无法清楚描述。丁昊紧急联系了110报警中心,在110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并将老人交给其家人。

用“办实事”丈量青春。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市区,随处可见大队民辅警的身影——早、晚高峰时段,他们在路口指挥车辆、疏导交通,纠正各类交通陋习;坚守护学岗,守护平安上下学路;骑警骑着警用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巡逻、执勤、执法、疏导交通、处理突发事件……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6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他们坚守在马路上,坚守在岗位上,一次次唱响了《一路上有我》《爱在路上》动人的交警之歌。

“这些都是正常工作,都是小事,不值一提。”“换做是队上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他们做的好事被人称颂时,常常这样回复。

在他们眼里,他们只是做了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情。

锻造团队精神为青春引航

以“文明、规范、真诚、奉献”为宗旨,以“疏堵保通、纠违治乱、服务群众”为目标,用两到三年时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指挥有力、风清气正的示范性警察队伍。

这是建队之初市公安局对大队的要求。

按照“三高”(招录标准高、人员素质高、培训要求高)建警原则,大队面向社会公平、公开、公正招录辅警,层层选拔,党员身份优先录用。

2015年8月12日,秩序管理大队正式成立。历时40天的岗前培训结束后,新招录的首批240名辅警正式上岗。在他们上岗之初,路过的市民说:“这肯定是要过大领导,作秀!”但6年来,他们吹起哨子、打起手势、挺起腰板,以全新的交警形象立于沙澧大地,改变着城市面貌,感动着路人。

大队招录的都是青年人,如何激发青年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方针。大队领导认为,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大队党、团组织形成合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履职尽责,始终坚持正确引领。“人民警察为人民”已成为全体民辅警的共识。

大队持续深入开展道德大讲堂、志愿者服务、校园交通安全宣传等活动。着力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由大队长-中队长-辅警长-岗长-岗员构成的五级管理体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公平的考评机制、严格的奖惩办法,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开展。实施动态的职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并利用微信工作群、通报栏等,对规范执勤情况进行每日一通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排名,定期召开讲评会。

提志气、强骨气、蕴底气。为激发队伍的战斗力,大队持续加强人员的培训,每月组织人员进行3天的岗位轮训,定期开展岗位练兵会操表演,极大调动了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为增强广大民辅警的归属感,大队精心打造“警营之家”“青年之家·学习社”,成立篮球队、乒乓球队、交通安全宣传队,成立了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武术等各类兴趣小组,不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拔河、跳绳、棋牌等系列文体活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一路上有你》《爱在路上》曾登上漯河网络春晚。

为加强路面防控,提高见警率,大队探索创新,推出了“三警联动”勤务模式。路勤中队以定点保通、服务群众为主;骑警中队机动灵活,巡逻路线向背街小巷延伸,高峰时期兼顾护学岗和易堵路段,遇到突发情况听指令快速反应;执法中队依托查缉布控系统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实现了城市道路点、线、面一体化管控。

2016年5月12日,沙澧铁骑正式成立。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担负起市区道路巡逻管控、设施巡查、事故快处、安保警卫、突发处置、堵点疏导、便民助民、勤务延伸8项职能。巡逻路线向背街小巷延伸,高峰时期兼顾护学岗和易堵路段,遇到突发情况听指令快速反应。

2018年2月26日,沙澧铁骑女子骑警中队列装执勤,英姿飒爽亮出漯河形象。这不仅是沙澧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是河南省首支女子骑警队。

让干事者出彩,让有为者闪光。大队以“双微”平台为主要宣传阵地,开设了《好人好事》专栏, 一个个“最美交警”的先进事迹被人民网、中国网、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其中,16名民辅警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央视报道30余次。大队微信公众号平台关注者达8万人,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漯河市2016年度‘两微一端’20强”。漯河模式也在省交警总队的推荐下,引来全省同行交流学习。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潜能汇聚正能量。6年来,大队用制度约束人,用正知正念教育人、影响人,极大地增强了队伍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明、规范、真诚、奉献”的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并蔚然成风。

6年来,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大队队员的身影。他们便捷高效地处置道路突发状况,大大提升我市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成为市区交通安全保障的生力军。

用奋斗擦亮人生底色

“助人为乐,人民卫士”“为老百姓办好事,为残疾人办实事”“弘扬正气,拾金不昧”“心系师幼平安,警园共创和谐”…… 6年来,大队收到了千余面锦旗。一面面锦旗诉说了大队上下一心为民的平凡警事。

“站在冰冷的雨水中,脚是冷的,但心是热的。”“穿上这身制服就意味着责任,它告诉我要做到‘文明、规范、真诚、奉献’。”“哪想那么多啊!当时我一心只想多推几辆车,让群众能早点回家。”“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多做点,就能让这个城市的交通秩序变更好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好。”“越帮人,越幸运。我现在的运气特别好。”

锦旗的背后,是他们朴素的表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那一桩桩、一件件平凡小事,却是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人在用奋斗和奉献擦亮人生底色。

这支队伍的作用到底怎么样?变化是最有力的答案。如今,市区堵点得到疏通,乱点得到治理,难点得到解决,文明出行的人多了,主动参与文明交通秩序志愿服务的人多了,交通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很多市民也由当初的质疑“作秀”变成了信任。东西丢了、孩子丢了、老人迷路了、遇到困难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求助他们。如今,秩序管理大队的路面岗亭不仅是交通指挥岗亭,还是儿童“托管所”、老人“收容站”、突发交通问题“处理点”,大队民辅警也在实践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换轮胎、急救、带娃……

“一开始压力很大,我们招录的大多是‘90后’。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教育好。这也是我们大队的孩子,看到他们就跟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回想建队之初的经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政委高东杰感慨万千。一开始,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市区各个岗点转一转,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指导、帮助、疏导。

这是一支正气满满、乐于奉献、懂得感恩的队伍。6年来,大队民辅警将自己与大队紧紧拴在了一起,荣辱与共。

在道路交通管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支队伍攻下了一座座堡垒、拿下一面面战旗。大队成立以来,圆满完成各类警卫任务100余次,尤其在迎接援鄂医务人员凯旋和食博会、全国环保工作巡视等重大政治文化活动中,万无一失地完成了任务。

无论风和雨,只需尽责做。当看到城市交通秩序一天天变好,他们只说一个字:值!

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付出,无悔坚守。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今后,秩序管理大队将继续坚持“文明、规范、真诚、奉献”的宗旨,确保漯河交通畅通无阻。

本版图片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提供

团队名片

●2015年7月,我市“两城同创”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因警力所限,市区交通秩序混乱。时值紧要关头,市政府决定招录240名辅警,采取统一指挥、直属管理模式,旨在解决警务机制改革之后市区交通秩序遗留问题。

●2015年8月12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成立。大队现有民警27人、辅警330人,下设10个中队,包括6个路勤中队、2个骑警中队和2个执法中队,担负着市区全部主干道路、68个岗点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目前,大队党支部共有党员24人,其中民警22人、辅警2人,平均年龄35岁。结合年轻人多的特点,大队成立团总支,现有团员184人,平均年龄24岁。

●建队6年来,大队被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二次,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2次,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称号。大队团总支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大队沙澧铁骑女子骑警中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大队16名民辅警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央视报道30余次。先后有34人被授予漯河市“十佳市民”荣誉称号,大队全体民辅警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