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文姣)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漯河五中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初步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该校成立了以校长马开收为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双减”工作专题会,制订《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立足教研
助推减负提质增效
该校将“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高奏教育质量主旋律”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新模式,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借鉴优秀案例,分学科探索特色增效模式。各教研组积极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总结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具备学科特色的增效措施,推动作业改革,践行减负提质。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构建“三级备课”体系,为打造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在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过程中,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并狠抓集体备课制度的重要环节。抓基础,做好教师个人备课。督促教师认真查阅资料,细致调查研究,精心制作课件。抓关键,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备课组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内部试讲。抓保障,做好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成员集体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充分发挥教研组团队优势,互相帮助,资源共享。
重视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守好“双减”主阵地。该校以“三有”课堂为标准,以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学校学科教学品牌,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加强管理
统筹协调促进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校对标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全部课程,保证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时长,通过课后服务保障课外兴趣活动和每日体育锻炼时间。
针对存在的学生作业过多、学生正常休息娱乐时间被占的问题,该校制订了作业管理相关制度,统筹作业总量,明确要求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倡导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严禁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等。利用学校的课后服务,加强对学生作业辅导,让学生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9月下旬,该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各班级具体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睡眠情况等。根据学生反映,一般情况下,每天的延时服务可完成大部分作业,即使遇到难题,也能及时请教老师。该校学生李铂菡的家长说:“‘双减’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后作业,让学生有了更多休息时间。校外培训负担减轻,节省了不少开支。”
多方联动
推进“双减”政策落实
9月15日,该校各年级召开了以“家校联合 贯彻‘双减’”为主题的家长会。家长会上,各班主任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解读,从孩子身心健康、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课后服务、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家长就“双减”和课后服务达成共识,有效推进了学校“双减”相关工作的落实。
秋季开学后,根据上级防疫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结合校情,该校邀请家委会代表、配餐公司人员多次商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配餐工作流程,即公司送餐—学校检验—值班领导试餐—家委会代表陪餐—班主任老师为学生打餐—学生用餐。每一个环节具体到人,把握每一个细节,确保把好安全关。该校邀请家委会成员全程参与配餐公司实地考察及配餐公司招标工作。
目前,全校3000多名师生在校就餐,确保每周食谱符合国家营养标准。该校严格执行校长、家委会代表试餐陪餐制度,由当天值班校长、家委会代表提前试餐,试餐10分钟后开始给学生供餐。
该校参与班级管理的教师发扬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从早到晚与学生在一起,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
该校充分发挥家校联合、多系统合作的作用,每天放学,家长、交警、城管都会在校园门口疏导交通,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保护伞,给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安全的求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