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彭玉生,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中医师。他是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第一届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及心理疗法治疗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以及颈椎病、心脑血管病引起的失眠多梦、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等。
睡眠对于人们巩固记忆、调节免疫力、维持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敏锐的判断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入睡慢、睡不好、醒得早是很多睡眠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睡眠障碍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症状之一。因此,改善睡眠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领域,失眠称为“不寐”,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劳逸失宜、饮食不节以及病后体虚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正确的穴位与操作方式,可起到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等效果。主要穴位有百会穴、安眠穴以及神门穴、内关穴。
2.推拿。推拿按揉人体经络,结合气息导引,可起到通达气血、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非器质性的失眠患者。
3.耳穴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郭上镇静安神的穴位,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从而改善患者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失眠症状。
4.穴位贴敷。将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穴位、患处,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以肤固表、以经通脏、扶正强身的目的,可进一步缓解失眠症状。
5.失眠药枕。采用决明子、酸枣仁等中药制成药枕,每晚睡前放于枕后,可解郁安神。
“平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彭玉生介绍,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后按压脚底的涌泉穴100次左右,能够缓解身心压力、促进睡眠;调整生物钟,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点睡觉、起床;睡前不要喝咖啡、浓茶等对睡眠有影响的饮品;睡前不要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经常吃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香蕉、龙眼、核桃等;失眠患者尽量不要午睡,如果实在想睡,可小睡30分钟。
“失眠和心态是否良好有很大关系。出现失眠症状不要过度紧张,要调整好心态,并可采用打太极拳、慢跑等方式进行适当运动。”彭玉生说。
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