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
六集电视新闻专题片《小康大道》解说词
第一集 中原之新


【序】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引领人类前行。

我们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我们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我们奔波、劳作、忙碌,甚至牺牲。

我们梦想青山绿水、风调雨顺;

我们梦想孩子茁壮成长、老人身体安康;

我们梦想一份体面而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梦想一个每一年都丰收、每一天都富足、每一个时刻都平安幸福的家园。

这个梦想,在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专有名词——小康。

这个梦想,从诞生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

只是在今天,

在这个时代,

词语变成了生活,

梦想化为了现实。

【第一集 中原之新】

【现场】儿童朗诵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解说】“小康”一词,源于《诗经》,两千多年前,先民就发出了“小康”的呼唤。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为小康梦想跋涉,虽百折千回,却不改初衷。

【声音】邓小平: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就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南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字幕】2021年 中国农民丰收节

【现场】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楼阳生

我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我认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省在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现场】王凯省长向张新友颁发聘书。

【解说】粮食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特别叮嘱“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19年,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再次要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的殷切期望,激励着小康路上追梦的河南人。

【现场】一群孩子向曹琳订蛋糕。

我就想要这个。我也最想要(这个)。

你们都想要这个是不是?

对。对。

【解说】曹琳,已经做了6年的蛋糕和面包,最初在网上卖,现在在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开了一家实体店。白兔卷、啵啵杯、冰面包、三角酥、巧克力脆……琳琅满目的甜品,以及各种口味的蛋糕,每天都吸引着众多回头客。

【同期声】郑州市民

大家都喜欢吃这种手工做的,主要是比较对我的口味。

我现在喜欢用面包代替我的早餐来吃。

【解说】好蛋糕离不开优质低筋面粉。这种面粉蛋白质含量低,麸质含量少,烤出来的蛋糕松软可口。

【同期声】郑州阿福甜品店老板 曹琳

但是以前,国内是很难买到质量比较好的低筋面粉的,那现在就不一样了。

【解说】曹琳需要的低筋面粉,来自于弱筋小麦。淮滨县的王振旭,一直在推广这种小麦。

【同期声】信阳淮滨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王振旭

它(淮滨)的雨水偏多,阳光偏少,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面筋值的形成和蛋白质的形成,有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

【解说】因地制宜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淮滨的土地上种的并不是最适合它的弱筋小麦。

【同期声】信阳淮滨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王振旭

过去,老百姓只要求吃得饱。弱筋小麦产量低。大家都认为它是劣质麦、卖不上价,也不愿意种植。

【解说】21世纪初,全河南7000多万亩小麦中,弱筋小麦不足40万亩;淮滨县70多万亩小麦中,弱筋小麦只有约2万亩。

但这些年,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多元,西式甜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原料的弱筋小麦自然行情上涨。这是河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缩影。

2016年起,河南开始推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并因地制宜,划出了豫北强筋、豫中东强筋和豫南弱筋三个小麦生产区。

河南的小麦、花生、草畜、林果都要更优质。这是省委、省政府规划的“四优”。所有农产品都要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这是省委、省政府规划的“四化”。“四优四化”的种植方略构成了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格局。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 张新友

我们首先考虑国家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科技的自立自强、种源的自主可控,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的河南种子,让国人的饭碗中装上更多的河南的粮食。

【解说】如今,河南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超过150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黄灿灿的麦穗像黄金,白花花的面粉像白玉,金玉良缘,农民赚钱。

【同期声】信阳淮滨县台头乡何庄村种粮大户 谢实营

这两年这个麦好了,价格高了。你看我这个麦子还没成熟,现在收麦的上门了,并且比市场普通麦一斤还高出一毛多钱。

【解说】今天的河南,共审定小麦品种669个,正在推广小麦新品种100多个,全国第一;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1300亿斤,全国第二,其中小麦产量一直稳居第一;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真正从“国人粮仓”华丽转变为“国人厨房”。

如果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河南农业不会有这样的表现。恰恰是面向大市场的巨大供给,成就了河南大农业越来越闪亮的成绩单。

【同期声】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 冯奎

农业的发展,一定要着力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这种生活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我们的城乡建设的风貌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这个转变。某种意义上来说呢,它也是我们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提升,高质量转型。

【解说】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

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的大省,全面建成惠及1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极不平凡,也极不容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河南要着力打好“四张牌”。其中一张就是: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

总书记的指示为河南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早在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就出现了早期的道路网。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修建了著名的驰道,纵横南北、平坦宽阔。

但是,古代君主们举倾国之力修建的大道,是为了高效地维系皇权。这些道路不会有一根毛细血管通向那些遥远而贫困的山村。

山村因交通而闭塞,因闭塞而贫困,虽历经千年,却未有大的改观。直到新中国成立,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才有了根本性改变。

张记上世纪80年代担任栾川县委宣传部部长。在任期间,他花了很大的气力,去宣传一个朴素的道理——道路通,百业兴。

【同期声】栾川县委宣传部原部长 张记

当时(1986年)栾川搞了一个深山穷村68个村的调查,基本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村都不通公路。群众说,我们住这地方离天近、离地远,只见过飞机、没见过汽车,一辈子没下过山。

【解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部率先对河南进行了对口帮扶,22年间先后派出14批工作组帮扶栾川,要人给专家,要钱给资金,修路出方案。

中央和地方一条心,没有劈不开的山,没有打不通的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40年,天堑变通途。2003年,洛栾快速通道修通;2012年,洛栾高速公路通车;进入“十三五”时期,河南进一步加大交通扶贫力度,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打通贫困地区和“三山一滩”高速外联大通道。如今,原来有50个行政村不通车的栾川,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客车,通车里程翻了3倍,5条高速公路过境。过去山大沟深的封闭区域,变身为豫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枢纽中心。

万千商机一线牵。这个线,就是打破封闭的交通线。

栾川原来“养在深山无人知”的矿产、旅游、生态、中药等宝贵资源,纷纷揭开面纱悄然绽放。栾川县发展生态旅游,找到了一条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新路子,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同期声】栾川县委宣传部原部长 张记

现在咱这儿有四五十个村都是旅游村,包括咱这儿两个5A级、7个4A级景区都是在公路上发展。原来70%是坐班车、团队来,现在80%自驾游;原来是中老年为主,现在都是“90后”“00后”占60%。

【解说】以交通为“先行官”,河南不断推动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4400亿元,这是“十三五”期间河南综合交通累计完成的投资总额;9000亿元,这是“十四五”期间河南综合交通运输基础建设预计投资的总额。投资规模的滚雪球,直接推动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交通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前列、中部领先。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串联起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四条丝路”把中原腹地推向了开放前沿。

【同期声】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查员、规划处处长 武景顺

我们正在发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集聚效应,加快交通运输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的互动融合,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

【解说】中原不富,华夏不强;中部不兴,中国不盛。河南的小康事业,是观察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窗口。党中央始终关怀河南,始终心系中原百姓。

2014年3月,总书记来到兰考,动情地说“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一直在我心中”。

2014年5月,总书记视察河南,着重强调“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19年9月,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叮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2021年5月,总书记再到河南,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在总书记指引下,河南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塑造生态文明新格局。

【转场】一组丰收混剪

【同期声】三门峡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村民 刘海建

黄河生态廊道建到我们村,我就从外面回来了。生态廊道建起来了,我的小院(民宿),再有一个多月也就建起来了,就近就能挣钱,出去干啥?

【同期声】新乡平原新区桥北乡尤拐村起草工 刘素玲

我没有想到,黄河滩种草也能挣钱,一年挣个三四万块钱,还不耽误家务活儿。

【解说】河南地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这些大河是慷慨的、无私的,但也是桀骜难驯的。治理水害、兴修水利,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全面小康。

【同期声】国家行政学院文化学教授 张志和

1936年,邓拓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救荒史》。它大体上统计了一个灾荒的数字,在两千一百年间,我们国家发生的灾荒大概有五千多次,平均四个月就有一次灾难。

【解说】位于洪河、汝河、大洪河交汇处的新蔡县,境内水系发达,历史上十年九淹,被称为“洪水招待所”。

1975年,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肆虐河南29个县市。新蔡县的周光辉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迫离开了家乡。

【同期声】新蔡县关津乡牛湾村村民 周光辉

一片凄凉。家里也没房子,连个砖头都没有。只能弄几个木桩,搭个小棚子。

【解说】先安澜,后安民,然后富民;先除害,后兴利,然后繁荣。

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黄河70多年岁岁安澜。

河南修建了2600多座水库、2万公里堤防,并提出“四水同治”,兴利除弊,向治水要生产力。

曾经洪水泛滥的新蔡,扩大了五个湖泊的面积,把该蓄的水蓄起来,让该流的水流起来,农田不愁灌溉,旅游有了水景,实现了从洪涝害民到泽被一方的巨大转变。

1987年,《经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洪荒的土地啊,你变了!》的文章,描绘新蔡的山乡巨变,作者正是当年被洪水赶出家乡的周光辉。

【同期声】新蔡县关津乡牛湾村村民 周光辉

家乡的变化那么大,心里很高兴。汝河,修了这个桥,还修了一个闸,能蓄水能发电。结尾,我记得好像写的是“我看到家乡像一只鸽子,迎着党的阳光飞翔飞翔”。

【解说】党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开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在中原大地迅速开启。

在郑州,“三区四带”建设如火如荼,“四季常绿、三季花香”的生态廊道防护林风景如画;在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把一个个湿地串起来,把中心城区与乡村串起来,让绿色生态成为母亲河的裙摆;在洛阳,“五级路成网、绿廊连城乡”,岸绿景美惠民的幸福河近在眼前;在开封,通过一渠六河等水系规划,引黄润城、以文化城,尽显“八朝古都、黄河明珠”的气韵风范。

【同期声】郑州市民

生态廊道已经成了我们的后花园。我感觉因为生态的改变,我们城市的品位已经有大大提升。

【解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全长711公里的黄河河南段,沿黄生态廊道已贯通607公里,完成绿化造林10.7万亩,矿山生态修复20.3万亩。今年年底黄河右岸沿黄生态廊道将实现全线贯通,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廊将成为生态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科研部博导、教授 张孝德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绿色资本。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含一个新经济概念,未来经济发展依托的自然资源是青山绿水。我们把黄河这条青山绿水的资源保护好了,就为未来的绿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说】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全面实施“十大战略”。

河南发展面临三个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

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

方略已经清晰,中原励精图治。

前途一片光明,河南奋力前行。

亿万中原儿女,带着空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歌猛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豫 宣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