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

“泥坑博士” 藕田种稻

吕伟增的母亲王爱菊在收割水稻。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10月22日,舞阳县北舞渡镇吕庄村附近,一块儿郁郁葱葱的水稻田特别显眼,长势喜人。

稻田里,吕春喜和王爱菊身穿捕鱼裤正在收割水稻,儿媳刘新亚则在一边搬运。记者看到,这些水稻是种在他们家藕田里的。“这是我第一次种水稻,连收割工具都没有。”用割草机收割水稻的吕春喜笑着说,这些稻种是河南农业大学李俊周教授提供的,种上后,李教授还亲自来指点。如今水稻籽粒饱满,着实让人高兴。

吕春喜的儿子吕伟增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博士研究生,主要进行浅水莲藕种植技术服务和新产品研发。他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多次参与河南省科技扶贫,被农户们亲切地称为“泥坑博士”。2020年,吕伟增还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称号。

泥河洼滞洪区位于舞阳县境内的沙河与澧河之间,地势低洼,经常遭水灾。8年前,吕伟增开始在泥河洼租地试种莲藕,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生鲜莲藕和观赏荷花种植技术。近年来,吕伟增一直琢磨着在泥河洼种植水稻,并探索“藕稻轮作”的种植模式。

今年5月,利用藕田轮作倒茬的时机,吕伟增通过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课题组李俊周教授,在部分藕田内试种了“豫农粳12”“豫稻16”“豫黑糯稻”等5个品种的水稻。由于藕田土地肥沃,水稻生长过于旺盛,后期出现了倒伏。但收获后经过称重,水稻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10月17日,河南农业大学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测产观摩现场会在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田园综合体水稻田里举行。吕伟增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得到了测产专家组的认可。专家认为,水稻田间表现抗病、抗虫、籽粒饱满、丰产性好,适宜当地种植。

“今年8月份我市雨水偏多,泥河洼不少秋季作物被淹后减产,有些地块儿至今还有积水,但水稻并没有受到影响,其产量已经证明了种植的可行性。”吕伟增认为,从土质、气候、病虫害情况来看,舞阳县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如果能因地制宜,在泥河洼的内涝地块儿改种水稻,对农民致富增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