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的广场新开设了一个活动中心,儿子很喜欢在里面玩耍,谁知那天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当时,我巧遇大学同学,和她相谈甚欢。没想到,儿子把活动中心的玩具座椅推倒了,座椅被摔坏了。值班经理找到我说:“这个玩具座椅很重,连成人都搬不动,现在被你家孩子推翻了,而且摔坏了,需要你来赔偿。”我看了监控视频,在座椅倒地的过程中,儿子的手确实搭在座椅上。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是儿子把座椅推倒的,羞愧感油然而生。
作为教师子女,我一向注意言传身教,儿子怎么会破坏公共财物呢?这个进口座椅一定很贵,我们赔偿得起吗?我当场就对着儿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本来就感到害怕的儿子放声大哭。
值班经理让我留下了联系方式,告知一周后会和我沟通。
离开活动中心,我直接带着儿子去见了我的律师同学。同学反复观看了视频后,问儿子:“叔叔反复看了看,觉得你的手好像不是在把椅子往地上推。”儿子马上说:“我是碰了碰。但是我轻轻一顶,这个椅子就往后倒了,所以我害怕了,想拉回来,但是椅子很重,我力气小,拉不住它。”
听完儿子的话,一种内疚和心疼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我当时为什么没有问他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就给他下了“判决书”?为什么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信任?或许是因为我没有把他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
面对“熊孩子”的行为,在下每一个论断之前,都该想想我们有没有客观看待问题——孩子的行为和意识,我们读懂了吗?不要让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的失望。
孩子稍有不慎,父母就把孩子的行为定义成“恶劣行为”;碰到一点事情立马就责怪孩子,这大概都是缺乏理智思考的教育方式。
我想成为一名能够信任、理解孩子的理性母亲。陈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