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春萍姐经常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做公益。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工作也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我们需要这样的优秀党员当榜样。”11月17日,谈起任春萍时,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靳会杰说。
工作时,任春萍就是个热心人。退休后,闲不住的她加入社区调解队伍,通过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调解能力。日常生活中,家庭内、邻里间时常产生纠纷、发生矛盾。近年来,经任春萍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有百余起,她因此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调解员。
人东一巷一对夫妻因性格不和经常吵架,影响邻里休息。任春萍了解情况后,连续上门调解3个月才使俩人重归于好。“当时,夫妻俩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因为夫妻俩关系不合,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而且性格孤僻。从这点入手,我搜集了社区一些家庭和谐的事例,让他们充分认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任春萍说,“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俩人也懂,现在已经没有吵架声从他们家传出来了。”
任春萍擅于调解家庭矛盾,不仅因为她的调解能力强,还与她平时的所作所为有关。结婚30余年,任春萍和丈夫常建华相互尊重,是邻里眼中的模范夫妻。人们常说婆媳最难相处,但任春萍与婆婆郝玉凤相处融洽,婚后一直住在一起。说起儿媳妇,郝玉凤满脸笑容,直言就跟亲闺女一样。“做饭、洗衣是她,每次生病时带我看病的还是她。几年前我得脑梗的时候,她一直在身边照顾,没有一句怨言。”郝玉凤说。
任春萍告诉记者,婆婆对自己一直视如己出。“年轻的时候工作忙,孩子是婆婆带。我父母生病了,婆婆让我接过来一起照顾。她是个特别善良的人。”任春萍说。如今,婆媳二人的故事已在人东一巷传为佳话。
除了当调解员,任春萍还是义工组织成员,长期参与公益活动。任春萍的手提包里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社区一些残疾人的联系方式、身体状况。这些困难群众都是她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记录在册便于长期上门提供帮助。陈景华(化名)因身患残疾,一度很抑郁。任春萍持续上门开展心理疏导,帮她洗澡、洗衣、整理家务,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带她走出阴霾。
不仅自己做公益,任春萍还带着丈夫、女儿甚至婆婆一起做。周末闲暇时,她经常带着家人一起看望社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给她们送一些生活用品。一家人还当起了小区保洁员,清扫楼栋、院内垃圾。让社区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郝玉凤虽已年近八旬,腿脚不便,但在儿媳妇的影响下,有时会为义工送自己做的汤面条,参与公益活动。“小家带大家,我们的一些善举会影响身边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任春萍说。
采访中,任春萍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辈子做好事不容易。”任春萍曾被评为市“十佳市民”,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市“文明家庭”、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