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娜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村“两委”换届工作。
源汇区召开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会。
召陵区召开村(社区)“两委”干部资格联审责任单位联席会。
临颍县新城街道邢庄村党委换届选举投票有序进行。
全市“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活动在舞阳县举办。
本版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赵君明 韦伟 版式 李树森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三年来,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把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三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力”、锻造基层“生力军”、提升基层组织“向心力”,固本培元强堡垒,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取得新成效。
精准发力 提升基层“组织力”
三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始终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到突出位置,纳入全年组织工作要点,持续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精准发力,持续开展基层基础薄弱环节整治,提升基层“组织力”。突出问题导向,把涉及黑恶案件的村、信访矛盾集中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全部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范围。
三年来,市委组织部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整顿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区对照标准逐乡逐村摸排,并坚持分类建立台账,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全面落实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县级以上机关结对的“四个一”要求。同时,建立健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动态排查整顿机制,指导各县、区以乡镇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基层党建逐村观摩活动,逐村摸排问题,及时把出现软弱涣散或整后又散的村纳入整顿范围。三年来,动态纳入整顿范围的村共有52个。
为确保整顿成效,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压实整顿责任,明确县级党委主体责任和乡镇党委直接责任,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进行全过程把控、全方位评估。分包的县级干部参与整顿方案的制订,随时到村进行指导;分包的乡镇干部紧盯整改措施,逐项推动落实;分包的县(区)直机关发挥帮扶作用,办好惠民实事,多向发力,对整改完成的村“销号”、查出问题的村“挂号”,坚持“整顿不达标、工作组不撤离、分包领导不改变”。同时,将整顿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确保整顿后的村基本实现四个方面的提升:配齐“两委”班子,干部能力有提升;建好活动阵地,基础保障能力有提升;加强制度落实,规范管理能力有提升;给予政策扶持,集体经济有提升。
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市委组织部及时印发通知,指导县区着力推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进入“两委”班子,不具备选任条件的,预留1个职数,聘任村级党建专干(村务助理),确保村“两委”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全覆盖,不断优化村级干部队伍。
从严把关 锻造基层“生力军”
市委组织部坚持把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作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关键举措,筑牢防范黑恶势力的坚强战斗堡垒,锻造基层“生力军”。
持续抓好村“两委”干部资格县级联审。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列出村党组织书记“四有四带”和村“两委”干部“四好四强”正面清单,指导基层对标选人,把品德高尚、真抓实干、廉洁公道、群众拥护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从严把关。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严格落实人选三级审查制度,坚持正向定标“选优”与反向定尺“阻劣”双管齐下,聚焦“四有四带”“四好四强”标准,对照“九不能、九不宜”负面清单,采取在职村干部适岗性评价、后备干部试岗锻炼检验、年轻干部面试考察等方式,严把能力关口,把德才兼备的“贤人”纳入视野并推动其顺利当选,将不合格人选拒之门外。全市累计联审12600多人次,561人被取消参选资格。
全面联审清理。2018年11月,我市按照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关于“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的要求,对全市在职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联合审查,累计清理87人,净化了村(社区)干部队伍,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同时,市委组织部建立“备案+联审”机制,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其他“两委”干部乡(镇、街道)备案制度,采取半年考察、年度适岗研判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落实“凡动必备、凡进必审”要求,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及时清理并补配。实行村干部动态联审,建立县(区)组织、纪检、公安、法院、检察等职能部门联席会商制度,对涉刑涉诉、严重违纪村干部实施零容忍,发现一起清理一起。
夯基固本 提升组织“向心力”
初冬时节,走进郾城区淞江街道回马村,一条条道路干净平整,一户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该村是我市打造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站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前沿,坚持边扫边建边治,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为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市委组织部牵头制订《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的实施意见》,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抓实村(社区)“两委”换届、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等十大乡村、城市治理课题,重点组织攻坚突破。结合组织部门职责任务,持续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扫黑除恶、促宗教治理等工作,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市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夯基垒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机关与农村党组织党员“双结对”、农村党员“一联四帮”以及“党员支部双承诺、为民服务解难题”等活动,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乡镇每季度开展一次“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60余场次;2021年,共规范提升村级党建阵地117个,申报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10个,评选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推动村级组织规范高效运行。召陵区召陵镇前油李村、郾城区淞江街道回马村等一批曾涉黑涉恶的重点村被评为市、县(区)两级基层党建示范村。
同时,市委组织部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拓宽增收渠道,全市126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清零”,1021个村年收入突破5万元。为推动涉案重点村整顿提升,市委组织部为舞阳县章化镇刘庄村、郾城区淞江街道回马村、召陵区召陵镇前油李村各拨付20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过5万元,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委组织部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策纳入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三年来,先后举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3期,培训600多人次;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6期,培训1300多人次,带动县、区对其他村“两委”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1032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等农村乡土人才通过培训获得大专学历,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黑恶势力无可乘之机、无生存空间。三年来,市委组织部带领全市组织部门发扬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对黑恶势力“亮剑”,向黑恶势力宣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来之不易;放眼未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治长效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持续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持续抓好村干部联审工作,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平安漯河建设贡献力量。”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