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俊霞)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积极推动下,全市以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为重点,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脏”的问题基本解决、“乱”的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美”的水平大幅提升,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称号,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参加专题督导调研,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形成了各级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垃圾治理方面,从2018年10月份开始所有县区实行市场化物业管理,长效保洁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各县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临颍县建成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点;召陵区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户厕改造方面,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提升改厕质量,坚持整村推进,构建后期管护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小三格+大三格”“水冲式厕所+大三格”“水冲式厕所+村污水处理站”等粪污处理模式,全市累计改造厕所32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3%。在污水治理方面,针对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实行城乡一体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乡(镇)政府所在、水源地所在的村庄,率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济实力强的中心村和示范村,按照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目前,我市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278处。
科学规划。在村庄规划方面,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把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改造类五种类型,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村民看得懂、能落地的实用性规划。我市今年优先完成了45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的规划,累计完成239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
齐抓共管。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周通报、月督导、季观摩、年考核”工作机制,以务实举措推动任务精准落地,倒逼责任落实。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管结合模式,建立垃圾清理社会化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了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在农村坑塘治理上,建立“坑塘长”管理责任机制,严防问题反弹。在农村户厕改造上,出台《漯河市农村户厕改造后期管护指导意见》,组建抽运服务队,定期清理厕所粪污。在“四美乡村”创建上,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在“五美庭院”创建上,对房前屋后、院内室内进行大扫除、大消毒,改善村容村貌。
全面提升。我市将目标任务量化,每年建设100个“四美乡村”、10个“美丽小镇”、2万个“五美庭院”,并将此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根据“全域美丽”总目标,指导县区建设村庄游园,建乡愁馆、记忆馆、手工作坊、农家书屋。截至目前,我市建设村庄游园2125个、“一宅变多园”3511个,创建“四美乡村”300个,创建“五美庭院”15万个,培育“美丽小镇”30个,高标准整治500平方米以上坑塘4364个。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环线、幸福生态游1~5号线,打造去许慎文化园、小商桥景区、临颍南街村、舞阳贾湖遗址、莲花镇湿地公园的旅游线路,鼓励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游玩消费。指导乡镇和村庄播散花籽、种植绿化树木。如今,乡村绿化美化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四季有花、路路有景的全域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沙澧大地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