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晓晓)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狠抓麦田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排查整改农田水利设施,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狠抓种植面积稳定和麦田管理工作。做好小麦“两病”(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今年小麦产量和品质较去年都有较大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22万亩,分14个项目区,总投资3.46亿元。我市坚持早谋划、早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工。目前,全省已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5个,我市占14个,整体进度为63%,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实行高标准农田设施“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基本完成。我市需要整修机井36683眼,目前修复阶段基本结束。全市正在开展验收移交工作,县级自验移交合计13420眼。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全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个,其中省级联合体20个。全市100多家龙头企业、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联合体发展,年产值突破900亿元,辐射带动农民25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积极开展全域创建活动,实行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按照“1+8”规划布局,编制了《漯河市全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2021~2025)》。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市级9家、县(区)级22家。大力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狠抓“两非”治理。强化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设施农业用地4541宗,面积为13097.7亩,有效解决了设施农业涉嫌违法占地比例居高不下问题;排查出新增违规项目1个,面积为20亩,目前已整改到位并恢复农业生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