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一片片龟甲、一阵阵笛声让我们窥见了祖先的精神世界、贾湖先民的美丽家园。
贾湖遗址相继大量出土鼎、罐、钵、盆、壶等精美陶器,展示了先民在土与火结合的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套出土的龟甲生动展示了贾湖人的精神世界。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骨笛用丹顶鹤尺骨制成,具备七声音阶。这一发现大大推动了对人类音乐史的研究。
节目现场,骨笛复刻演奏专家刘正国与南京民族乐团演奏家于东波借助3D复制打印的骨笛,再现了9000年前婉转悠扬的贾湖笛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舞蹈家翩翩起舞,电视上出现星辰、骨笛、草房、龟甲、陶器和石器的画面……一幅幅画面勾勒出贾湖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一阵阵笛声抒发了贾湖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先民精神——跨越八九千年的时空,让人们看到贾湖先民开拓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贾湖,叩响了人类文明之门,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贾湖遗址的考古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贾湖遗址的发掘引起国外杂志的关注,被大量报道。
贾湖先民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跨越八九千年的时空,看到了一个稻花飘香、笛声悠扬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先民探索未知的精神,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萌芽状态。
30多年来,广大考古工作者运用人骨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科技考古等手段发掘、研究贾湖遗址,揭开了一本“无字地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归乡之旅。从骨笛、石器、陶器到生产生活用具,贾湖遗址丰富多样的物质遗存见证了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轨迹;贾湖人用智慧、勇敢创造了美好生活。
记录昨天的历史,追寻先民的足迹。跨越八九千年的时空,贾湖人用无与伦比的聪明和智慧留给后代美妙的笛声。如今的沙澧儿女用智慧与勤劳传承贾湖文化、续写贾湖文明,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