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2月3日 星期

翰墨寄深情 书写夕阳红


赵连生在练习书法。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他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辍数十载,取得丰硕成果。如今,他把更多精力花在了传承书法艺术上。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漯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赵连生。

11月29日,在市老干部大学书画室,67岁的赵连生正在挥毫泼墨。他的书法笔力苍劲、气韵丰满,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提起自己与书法结缘,赵连生表示,这要从他上小学时说起。当时学校开设有书法课,他很感兴趣,不但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也沉浸其中。夏季他忍受着蚊虫叮咬,浑身是汗也不想停下笔;冬季点起油灯练习,一次因离灯太近帽子被烧煳了他才发觉。在书法方面有天赋加上勤奋练习,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过年时亲朋好友经常请他帮忙写春联,有时父亲还会将他写的春联拿到集市上出售。

1970年,赵连生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他坚持练习书法,从柳体到颜体再到行书,他陶醉在书法艺术的魅力中。1984年,赵连生参加了第一届中原书法大赛,获得三等奖。这更坚定了他学好书法的信心。比赛结束后,赵连生加入了省书法家协会。1985年,赵连生参加了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省中青年书法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技法以及诗词格律等知识。培训班结束后,省书法家协会为学员举办了拜师仪式。赵连生拜著名书法家朱学达为师,在书法创作上得到了朱学达的悉心指点。2013年,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4年以来,赵连生的书法作品经常在省级和国家级书法比赛中获奖。2001年,他受邀到市老干部大学担任书法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和教学水平,2003年至2012年,他每年都要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同时,他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练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老年人都是对书法感兴趣才来学习的,那么,怎样把他们的兴趣延续下去呢?”赵连生表示,要做到一个字——诚。他真诚地对待每名学员,和他们做朋友。针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他总是反复讲解,同时多引导、鼓励;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喜好和特长寻找适合练习的字体;鼓励学员参加各种书法展示和比赛,从成绩中得到更多的激励。

近年来,赵连生还到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书法。从2001年至今,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爱好者,其中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就有100多人,有很多学员在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有的还获得了国家级大奖。2005年,他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大学优秀教师。他的一些学生跟着他学习多年——今年70多岁的王翠兰就是其中之一。赵连生刚到老干部大学教授书法课时,王翠兰便成为他的学生,后来又转到郾城区老干部大学继续跟着赵连生学习。在赵连生的精心指导下,她的书法技艺不断进步,加入了省书法家协会。

赵连生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凌晨四点起床,练习书法两个小时,白天给学员们上书法课,晚上七点多看完新闻联播就早早休息了。一周七天,他几乎每天都有课。怕耽误学员的时间,他总是提前出门,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年龄大了,不要那么辛苦了,在家享享清福吧。”他却回答说:“我喜欢书法,所以并不感觉累。看到学员的进步,我特别高兴。教学相长,在教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

“赵老师不但课讲得好,而且对人真诚谦和,很有耐心。我们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东西。”“赵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心正则字正,书品即人品’。要注重自身修炼,做个好人,才能把字写好。”“赵老师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学员们对赵连生的评价。

赵连生在书法艺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同时努力传播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与笔墨纸砚为伴,他享受着书法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无尽乐趣。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