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作为我市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坚守为民服务初心,深化行业精细管理,推进智慧交通发展,为全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强化担当作为
提升客运服务品质
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巩固拓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成果,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郾城区、临颍县、召陵区成功创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省级示范县(区),辖区内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和农村客运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能源客运车辆占比不断提升。全市城乡公交营运线路已达13条、运力190台,农村客运班线31条、运力171台,特许经营城际公交线路14条、运力141台。全市两县三区所有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
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积极创新客运服务方式,加快发展道路定制客运。开通了临颍—许昌、临颍—郑州班车客运定制服务线路,前期投入15台客车,使县城及周边群众享受到“门到门”的高品质运输服务。同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善相关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我市毗邻市、县城际公交特许经营对象,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从根本上规范了我市城际公交运营和发展。
以创建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动力,购置一批新能源公交车辆,并对城市公交线路持续进行科学规划调整。目前,全市新能源车辆总数达820台,公交线路总数达27条,线路总长471公里,公交线路网覆盖率达84.22%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互联网+公交车”发展达到新高度。该中心通过“漯河公交”APP、电子站牌等信息化方式,为市民提供线路查询、站点换乘、公交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查询等服务;大力推广交通一卡通支付,不断完善移动扫码支付、银联云闪付支付功能,为群众出行带来全新支付体验。目前,全市城市公交车均实现一卡通刷卡乘车,微信、支付宝扫码乘车人数占95%以上,公交智能出行指数居全国前列。
以创建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力提升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对全市出租车辆实行精细化管理,开展出租车结对分包活动,规范驾驶员运营行为。开展月评“十佳优秀驾驶员”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驾驶员的服务热情。强化科技监督,通过监管平台和终端建设有效对在线运营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监督管理。截至目前,乘客有效投诉率同比下降60%。
突出改革创新
做好道路运输服务保障
传统货运业升级实现新突破。鼓励引导以双汇物流、大象物流为骨干的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加强联合、重组,组建跨区域、跨省域的冷鲜物流企业联盟,实现物流资源共享,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互联网+冷链物流”工程建设,搭建企业主导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传化、大象、宏运、立达等无车承运人平台落户漯河,税收、物流资源“虹吸效应”初显。扶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发展,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积极协助我市双汇物流申请办理网络货运资质。
深化驾培行业改革。开展了道路运输货运驾驶员免费网络继续教育试点工作。督导各县区驾培机构严格落实计时培训、先培训后付费制度。对全市56所驾校计时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提高驾校培训服务质量。学员的满意度和考试合格率均得到了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施落实“三检合一”。深入综合性能检测站督查“三检合一”落实情况,督促其在醒目位置张贴有关改革文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并利用企业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开展政策宣传,提高货运经营者的知晓率。鼓励检测机构提供预约检测服务,减少货车车主等候时间,提升检车服务效率。同时,在交通服务热线12328平台备案,方便车主查询和就近检验检测车辆。
坚持底线思维
维护行业安全稳定
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三年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深入县区和企业对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当场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
扎实做好“两客一危”动态监控平台闭环管理,全面提升我市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水平。探索“监管平台+统一指挥+综合执法”新模式,对审验逾期、疲劳驾驶等6类违规问题实施综合监管,对擅自关闭动态监控等违规行为进行重点处理,督促做好通报车辆后续违规情况的整改落实,做好隐患清零工作。
积极落实我市“两类人员”考核工作。想办法、出实招,高标准完成我市“两类人员”考核工作,共组织了49期企业“两类人员”考核。全市道路运输企业2500人次参加考试考核,其中1159人考核合格并取得证书。
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重点时段防控相结合,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推进行业疫情防控。长途客运站进出站均采取自动测温的方式,查验健康码,对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旅客采取身份登记的方式进行记录;要求乘客登车前扫描车身二维码进行实名登记,确保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客运场站、车辆按照要求进行通风消毒;城市公交车采取实名登记乘车制度,营运期间车长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每日进行两次消毒,开窗通风;出租车驾驶员务必做到车辆每天全面消毒不少于两次,保持车辆通风,营运时佩戴口罩,提醒乘客佩戴口罩、扫描乘车二维码进行实名登记。
王法根 史 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