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户厕改造。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本报记者 刘彩霞
见习记者 潘潇添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虽小,但关乎农村百姓的健康生活。2019年5月,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局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唱好农村户厕改造的“重头戏”,通过“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卫生厕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提高全市农村群众对户厕改造的知晓率与认识程度,是推进“厕所革命”的基础。为此,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开展相关培训,为基层负责人讲解户厕改造政策、修建三格化粪池技术要点、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注意事项等,指导县区加大对问题厕所摸排及新建、改建厕所力度,达到摸排、整改问题厕所及新建厕所同步进行。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卫生文明意识,引导其改掉不良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农村户厕改造,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健康水平。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市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2万户,普及率达到90.3%;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6万户,普及率达到75%。
“农村户厕改造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城市的模式,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厕方式。”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李连合说。多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在全市因村施策,实施建设小三格式化粪池、旱厕改水冲式厕所、中心村建设大型排水管网3种改厕模式。在随后的入户指导检查时发现:有些村的农户厕所设施较好,只是不能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该局工作人员考虑,如果强行推广小三格式化粪池,不但施工难度大,群众也会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李连合带领县(区)分管领导赴外地参观大三格式粪污集中处理模式,根据我市农户实际需要,推广粪污终端处理设施,为每个户厕改造村配备一台粪污抽运车辆,组建厕所粪污抽运服务队,将农户沉淀池的粪液用抽粪车定期运送到大三格式化粪池中厌氧发酵,并作为林地、果园、菜地的肥料,既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共建设大三格式化粪池151个,容积30189.66立方米,覆盖200多个行政村2.1万名农户。
在户厕改造工作推进中,市农业农村局严把厕具质量和施工质量关,成立户厕改造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县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县区和乡镇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选用的厕具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改厕施工结束后,该局还指导县区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工作人员逐户验收,将群众使用效果、满意度等纳入验收指标,并建立农村改厕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内容包括农户基础信息、厕所编号、改厕模式、施工队伍、验收人员、改厕后照片等,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档。同时,该局出台《漯河市农村户厕改造后期管护指导意见》,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渣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能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