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武俊丽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朱 红
“我得赶紧把大礼包整理下,争取在春节前送到抗战老兵家里。”1月20日,记者采访武俊丽时,她正忙着整理刚刚收到的大礼包。
武俊丽今年47岁,是河南晟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漯河公益志愿者团队负责人。2013年年底,武俊丽成立了漯河公益志愿者团队,并在漯河市慈善总会注册漯河慈善义工联盟。截至2021年3月,注册义工达120多人,团队也由初建时的几名志愿者发展到600多名。
2015年,武俊丽又成立了漯河公益志愿者抗战老兵分队,关爱抗战老兵。在武俊丽的带领下,他们先后走访慰问了我市100多位老兵,排查和协助认定了10位抗战老兵,送走归队老兵20多位。由于志愿者的帮助,被认定的每一位抗战老兵每月可享受600元或800元的致敬金。
6年来,武俊丽带领团队成员一直在寻访抗战老兵,为抗战老兵排忧解难,慰问抗战老兵,为老兵申请救助金、致敬金和生活补助金累计200多万元。
在关爱抗战老兵的路上,漯河公益志愿者团队一直走在前列。2019年,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全省志愿者交流培训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志愿者参会。
“老兵当年为我们国家付出那么多,作为后辈,我能为他们做点事,感觉很荣幸。”武俊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