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阳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在集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的同时,实施垃圾分类,为垃圾找准“9个家”,守住“净”起来的集中整治成果。
全面集中整治,阻断坑塘垃圾污染源头。后谢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引导群众改院、改水、改厨、改线、改厕,清理院内外卫生死角,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按照城市环境维护标准配备二级环卫队、8辆自动升降臂垃圾清运车和一辆多功能洒水车,实现机械化和人工操作无缝衔接,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对各村垃圾定点收集、定点清运、及时处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实施农村道路排水设施配套升级,确保村内排污管网与市政大排水互联互通。对荒废坑塘进行集中整治,绿化美化,营造“村中有水、水畔有村”的宜居环境。
对农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处理。根据垃圾属性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精准分类、多样化处理,探索推广垃圾处理“9个家”模式(即给厨余垃圾找个家,就地收集利用它;给厕所粪污找个家,统一处理无害化;给建筑垃圾找个家,堆山置景搞绿化;给破旧衣服找个家,收集打捆卖钱花;给秸秆杂草找个家,挖坑积肥上庄稼;给金属塑料找个家,回收加工价值大;给有害垃圾找个家,单独收集销毁它;给农药瓶子找个家,企业收集回收它;给其他垃圾找个家,收集运输把电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目前,后谢镇推广的厨余垃圾处理活动已启动,采用干湿二分法,将剩饭、菜叶、瓜果皮等易腐垃圾倒入堆肥桶发酵处理,就地转化为农用肥料。全镇首批投入堆肥桶500个,在河西张村、前谢村试用。厨余垃圾处理活动的开展,使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减少50%,实现源头减量化、末端资源化,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完善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后谢镇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网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一名村民代表和一名环卫工人分包。责任人每天上午9点半和下午4点半对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清运、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全方位检查,确保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队伍、有制度、有管护。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负责村内所有网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形成日检查、日通报、日整改的高压态势。同时,实行日检查、周考核、月观摩的动态管理模式,每月对排名前三的村奖励、排名末位的村通报批评。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问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模范户带头,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用规矩规范行为,让行为成为习惯,解决人居环境整治易反弹的痛点和难点,掀起“户户比干净、家家争先进”的热潮,让群众“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提高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