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10日 星期

让老手艺助力乡村振兴


■王晓景

郾城区李集镇纯红薯粉条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承不辍,近年来通过扶持推动、电商拉动等,已走上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成为该镇一张亮丽的名片。(详见本报2月9日05版)

手艺是乡村生活与经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艺中国》制片人郭威说:“手工技艺是乡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乡村,手工技艺是很多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积极发掘老手艺的新活力,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老手艺蕴含经济活力。在李集镇,经营家庭农场的村民从去年10月开始做了十几万斤粉条都不愁卖,因为李集粉条名声在外。老手艺的传承与创新,让人才、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流动起来,传统技艺日益受到青睐。

老手艺具有文化凝聚力。李集镇传统手工粉条加工程序复杂,有制粉、下条、晾晒等步骤。加工粉条时,邻里之间切磋传习,分工协作。这种既需要人手又需要技术的老手艺,也为村子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振的是精神世界,兴的是产业发展。老手艺不仅彰显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悠久历史,而且蕴含着激活当地经济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放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普遍提升老手艺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品牌意识,做到以技创业,以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