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16日 星期

小小竹竿见证支前路


海战役中,唐和恩支前时随身携带的小竹竿。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交通运输条件十分落后,广大人民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法,从千里之外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将伤病员送往后方医治。淮海战役中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支前场面,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一件山东农民唐和恩千里支前路上使用过的小竹竿,小竹竿长106cm,直径约为2.5cm,属国家一级文物,是山东省莱东县(今莱阳市)支前民工唐和恩在支前路上支撑走路使用的。支前道路崎岖,唐和恩走累了就拿小竹竿当拄棍,遇有河流阻挡,就用小竹竿来探深浅,风雪淤泥中用小竹竿寻道路。有时候遇到国民党军的轰炸,他就在小竹竿上绑上树枝和茅草伪装防空;翻山越岭他就把小竹竿高高举过头顶在最前面引路。每到一地,唐和恩就把地名刻在小竹竿上。

唐和恩,1911年出生,山东省莱东县(今莱阳市)人,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爆发后,唐和恩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以高度的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加入了滚滚支前大军。唐和恩从家乡启程的时候随身携带了一根竹竿,竹竿顶端刻着出发地点:山东省胶东地区莱东县陶障区。随着支前路程的前进,后面陆续刻下了: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名,唐和恩的小车队辗转山东、江苏、安徽三省,走过了88个城镇和村庄,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在五个多月的支前战斗中,唐和恩和他的小车队留下许多英雄事迹,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根小小竹竿不仅记录了唐和恩小车队5000多里支前历程,还是数百万英雄支前民工在淮海战役中走过的艰苦战斗历程的缩影,是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见证。

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他带领的运输队也人人立功,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队”。新中国成立后,唐和恩任西陡山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病逝。

据《学习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