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2月22日 星期

农家小院变身红色文化馆


何凯向记者介绍文化馆内的收藏品。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在召陵区老窝镇二村,提起宿寨文化馆,人尽皆知。这是村民何凯2020年在自家创办的一所文化馆,里面收藏着上万件藏品,其中不少是红色藏品。“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2月16日,何凯对记者说。

徽章、证件、照片……宿寨文化馆内的藏品很多,被分门别类放置在玻璃柜内。每一件藏品旁都有介绍藏品名称及背后故事的标签。这些藏品是何凯一件件搜集来的,标签也全部由他制作。何凯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文化馆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枚三角形的校徽,上面有“励行”的字样。据何凯介绍,这枚校徽是漯河励行中学的校徽。

他说的漯河励行中学创办于1934年,曾有数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任教,并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励行中学分队,引导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6年前,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藏友的这枚校徽,就想将其收藏。”何凯告诉记者,他和那位藏友交涉了半年,才得到了这枚校徽。

“这枚校徽代表的是漯河的红色文化。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看到这枚校徽。”何凯说。

“我受弟弟的影响,喜欢上了收藏,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何凯告诉记者,平日里,他在浏览相关网页或与网友交流时,对漯河、郾城等字眼特别留意,看到相关藏品,就赶紧想办法收藏到文化馆内。

“这里的藏品,有藏友赠送的,有我花钱购买的,还有用物品和藏友交换的。”何凯说,多年来,为了收藏,他投入了不少资金。因为热爱,他一直默默坚持着。

有藏友看中了他的藏品,愿意出大价钱购买,但都被他拒绝了。“这些藏品代表着我们漯河的历史,应该留在这里。”何凯说。

开始收藏后,何凯一直坚持学习,通过书籍、网络等不断学习历史知识。“学得越多,我感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何凯说,了解藏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收藏,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在何凯的众多藏品中,还有关于孔子的藏品和古钱币藏品。

“目前,文化馆建在我家里,共两层,面积较小。下一步,我打算对文化馆进行扩大、完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漯河的历史。”何凯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