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22日 星期
经济技术开发区
蓄势攻坚书华章 敢为人先再出发


梦幻小夜曲

美丽乡村

青龙河湿地公园

漯河市职工之家

智能食品装备园

卫龙食品生产车间

协鑫生产车间

利通液压生产车间

本版图片由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文/本报记者 周鹤琦 版式/付广亚

培育了利通、卫龙两家上市公司,拿到了“液压胶管之都”“智能食品装备名城”两块国家级牌子,综合实力连续三年稳居全省4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第二位,荣获第十届河南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被评为河南最具竞争力国家级开发区……过去的一年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来说是激情澎湃的一年,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1年,经开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转型升级强动能,精准招商扩增量,围绕产业抓配套,提升服务优环境,聚合要素保增长,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注入满满活力。

开放创新 筑就发展高地

这是经开区在创新中积蓄后劲、发展动能持续释放的一年。

这是经开区聚焦主责主业、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的一年。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产业集群发展,致力创新引领,骨干经济体快速运转。卫龙公司第三产业园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61家企业的65个项目纳入“三大改造”计划,总投资180.16亿元。全年培育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15家。研发成果取得新突破,社会研发投入额度达到11.14亿元,较去年增长49.5%,绝对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9亿元,较去年增长147.5%,总量居全市第一;成功申报市级重大科技专项7项,申报量居全市第一。创新主体培育创历史新高,全年申报国家级高企14家,有效总量达到28家,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较上年翻一番。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4家。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招商引资,致力项目招引,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全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6个,总投资286亿元,其中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家、上市公司投资项目7家。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各月考评中,经开区均保持全市第一。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项目建设,致力项目落地,招商成果高效快速转化。全年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446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近6亿元。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三链同构”,致力专业园区建设,产业生态完善。智能食品装备和包装专业园区一期四栋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全面启动建设。液压科技专业园区一期签约入驻利通液压、国泰达鸣等企业;二期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并签约了一批液压科技类项目。检验检测专业园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设备生产孵化中心等,大力推动和引进检验检测认证、高新技术服务企业。食品辅料专业园推动食品产业向食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品类延伸,致力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辅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此外,根据经开区产业发展实际和配套需要,又重点打造了国际食品产业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

民生为本 打造幸福家园

这是经开区产城、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一年。

这是经开区坚持民生优先,大力增进百姓幸福指数的一年。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城市配套,致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年投资27亿元,实施道路建设、绿化亮化和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30个。积极推动青龙河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创建AAA级景区,成为周边群众和产业工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投资20亿元,对席郭、辛庄、白坡、小寨杨和娄庄5个村棚户区顺利实施了改造,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投资2700多万元,改造金山花园、鑫海名家等老旧小区7个,改造总面积13万平方米,1200户居民获益。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乡村振兴,致力有效衔接,脱贫成果不断拓展。机关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农村党支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紧密型支部“三联体”。围绕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机关支部派出的乡村振兴服务专员与农村党支部共同建立起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信息机制,企业服务专员与企业党支部共同建立起解决招工难的信息机制,累计帮助3000多人就业。实施“龙头公司+辣椒种植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韩店、郭庄等村合作社与卫龙公司签订定向收购协议,发展辣椒种植基地50亩,带动辣椒种植户稳定增收;形成“3+1”园区发展模式,即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园、食品检验检测园、冷链物流园3个专业园区加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植物园和青龙河生态文化主题公园,以旅游线路为纽带,串联辖区农业产业化知名企业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实现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融合发展,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亮点村。改善人居环境。多方筹资3600多万元,新打造邓店、孙店、伊庄、河东李、后乡等一批示范村,对已建成的韩店、郭庄、韩庄、徐庄等美丽乡村旅游环线进行重点整治提升;将邓襄镇19个行政村统筹纳入全区整体规划设计。

苦练内功 增强服务能力

这是经开区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为企业扫除发展障碍的一年。

这是经开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强化担当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的一年。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营商环境提升,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服务企业卓有成效。围绕“万人助万企”活动,依托31个支部“三联体”建立了分级包联机制,以县级干部为首席服务官,组建15个助企工作队;以党支部为单元,组建31个助企工作组,抽调以科级干部为骨干的165名优秀干部分包165家企业和项目,目前已为34个企业和项目解决各类问题132个。针对区内优质企业急需扩大产能但资金受限的难题,通过提前筹措资金,提前摘牌土地,保障企业新上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这一年,经开区强化党的建设,大力开展“三联三包三提”行动,党建赋能聚力引领作用凸显。将31个机关党支部、239家非公企业、58个村(社区)党支部紧密结成31个“三联体”,有序推进“万人助万企”、“万企兴万村”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等中心工作。“三联三包三提”行动被评为全市基层党建优秀品牌。培育了创业服务中心、轻工食品服务中心等一批党建示范园区,打响了协鑫“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利通“红色工匠支持科技创新”、卫龙公司“红色卫龙引领中国味道”等一批企业党建品牌,受到省委、市委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办实事求实效,全区2387名党员承诺办实事4502项,已完成4186项,完成率93%。

乘势而上 奋力争先出彩

2022年,站在新的起点,经开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将聚焦全市“两个上台阶、四个走前列、两个大提升”奋斗目标,努力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

突出招商引资这个抓手。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将产业支撑、城乡配套、民生保障、平台总部经济以及“三产”服务业五大类产业绘入招商图谱,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精准化、品牌化、资本化、国际化“四个转变”。

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务实高效推进“三个一批”活动,严格按照挂图作战、台账推进、分色管理、绩效考核、项目服务110热线的“五步工作法”,确保项目落地快、落地稳。

深化改革发展。抢抓省委支持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稳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要素支撑。土地要素方面,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坚持“地等项目”,杜绝“项目等地”。资金要素方面,按照“产业+资本”强强联合思路,做大做强投资融资平台,全面打通融资渠道。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产业链”建设模式,做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优化支部联姻、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三联”形式,促进党建引领共融共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征程已经开启,经开区迈向春天的脚步铿锵有力。我们期待经开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迎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