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五级养老服务格局。出席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王卫峰对此充满期待。为推动落实养老服务业举措,他建议适时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王卫峰说,我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但存在养老设施建设难与运行难并存、医养结合水平较低等问题。规划设置家庭养老床位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他建议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动智慧养老管理和服务两大平台接入市级平台,实现家庭养老床位“数字+人员”双护工智能化看护,把适老化改造、日常起居照料、专业护理、实时监测等一系列在养老院和医疗机构才能享受到的专业养老服务“搬”进老年人的家中。
王卫峰建议通过先期试点逐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前期可将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轻度失能等人群中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纳入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程,主要提供两方面服务。一是硬件改造。结合老人身体状况、居家环境,安排专业人员入户进行加装护理床、扶手、坐便椅、淋浴椅等一系列适老化改造,给予每户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还可根据需求配备手表式GPS定位仪、一键紧急呼救等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二是“软服务”。根据服务对象轻度、中度、重度失能评估等级,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每月20小时至45小时的上门服务。
王卫峰说,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成本远低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能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养老空间紧张、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不足的问题,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本报记者 张俊霞
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黄俊丽代表说,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青少年的心理负荷不断增加,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给孩子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黄俊丽说,现阶段,虽然我市教育部门、共青团等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黄俊丽建议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统筹,教育、科技、共青团、妇联、卫健、人社、司法、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以全市中小学校为工作主阵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长抓不懈;加强校园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的重要内容,推动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工作专班,有效开展工作;大力培养心理辅导教师,配齐、配强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加大对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群体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整合青少年心理咨询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指导进校园活动。
黄俊丽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为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