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3月1日 星期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01版)擦亮漯河信用、漯河速度、漯河质量三个品牌,165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2%、127.8%。要素保障有力有效,争取各类资金230亿元、增长25.6%,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新增17.6亿元、增长41%;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居全省第一位、综合保障率居全省第二位。

(六)改革开放推出关键招。秉承敢为人先的气魄、攻坚克难的精神,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服务“双循环”的内陆开放高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行“承诺制+标准地”联动改革、市县政府出资区域评估、重大项目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8天。组建国投公司,激活金控公司,临颍农商行挂牌运营。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复议改革。食品信用监管机制全国推广。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六位。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长32.6%、居全省第六位,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57.9%、居全省第四位。第十九届食博会现场交易额和意向采购额462亿元。

(七)城乡面貌刷新高颜值。做优城市基础配套。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4条。牡丹江路全线连通,京港澳高速南站、宁洛高速西站改造、五台山路澧河桥、淞江路和金山路沙河桥维修加固工程完工。周漯平高速开工建设,107国道东移、许信高速、平漯周高铁辖区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实施“冬病夏治”普及集中供热,新增供热面积342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76%;实施城区防汛“夏病冬治”,累计完成雨污分流主管网改造80公里,覆盖主城区70%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市县城区全覆盖,沙澧连通工程通水运行,幸福渠生态水系、沙澧河大二期沙河段全线开园迎宾,引澧入颍工程开工建设,建成中心城区生态水系100公里、休闲健身乐道340公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扎实推进“数字漯河”建设,发布全国首部智慧社区地方标准,成为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市。出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黑臭水体防治条例。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整治窨井盖1.17万个,完成道路交口渠化改造19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运行,实现由填埋处理向焚烧发电的历史性转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小镇”30个、“四美乡村”300个、“五美庭院”15万户,完成户厕改造4万户。连续5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临颍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2天、比上年增加9天,PM2.5、PM10分别下降10.9%、2.4%。8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澧河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持续稳定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八)民生改善交出好答卷。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3%。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消费扶贫典型经验全国推广。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建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55个、农村幸福院582个、社会办养老机构44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养老金调整。城区新建20所中小学校全部招生,义务教育超大班额问题彻底解决;新建改扩建12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3510个;组建35个教育集团;积极推进“双减”工作。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万人次、完成省定目标的12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舞阳县成为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得到提高。“一卡通”发放实现全覆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经验全省推广。市中心医院成为国家级心脏康复培训基地。改造老旧小区129个。48个问题楼盘有效化解,2.8万户群众拿到不动产证或具备办证条件。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实现全覆盖,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行政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二位。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落实市委作风建设“十个关键词”,建立健全周交办、月讲评、周例会等交办重点工作、解决疑难问题的闭环机制,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深化,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计、邮政、史志档案、广播电视、老龄、气象、慈善、援疆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汛情疫情交织叠加,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把严阵以待、快速反应和坚决果敢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各环节,始终保持指挥体系扁平高效运行,坚决落实规范化标准化措施,全链条扎紧扎牢“四个口袋”,落实“三查四清”避免漏管失控,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加快“两种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全市上下听令而行、闻令而动,用非常之举、施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力,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我们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做法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汛各项部署,做好关键时段的日会商日调度、重点部位的昼夜巡查抢险排险,同步做好“夏病冬治”完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沙澧河四次超标准洪水均实现未分洪安全过境;10万市民走上河堤,打了一场漂亮的清淤护绿攻坚战。在这“两场硬仗”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务人员始终坚守,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凝聚起沙澧儿女同心同德抗疫情、风雨同舟战汛情的“钢铁长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期,收获的成果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斗争、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驻漯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漯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面对艰巨繁重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我们深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球疫情走势仍有很大变数,外防输入压力较大;产业生态还不够完善,新兴产业发展不够,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干部进取意识、系统观念、法治思维、专业能力有待增强,工作作风还需改进。对此,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更收获了希望。我们在拼搏中进步,在奋进中成长,锻造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磨砺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斗志,练就了敢打必胜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彰显了人民至上、为民履职的初心情怀。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担当,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市党代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求新,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人均GDP增长7.5%,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36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各位代表!新年伊始,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漯考察调研,对我市整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坚持规划引领、把前瞻布局与干在当下结合起来,加快动能转换、把强化科技创新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强化产业支撑、把做强主导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坚持开放带动、把提升交通优势与塑造环境优势结合起来,维护安全稳定、把加强市域治理与创新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党的领导、把树好用人导向与锻造能力作风结合起来,切实把楼书记的讲话精神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努力在郑州都市圈建设中乘势而上、展现作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新,稳态势、强支撑、守底线,保持进的速度、协调和节奏,提升发展“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大力推动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抓总抓重抓要,得当得力得法,全力以赴把“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努力创造出无愧历史、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擦亮现代化漯河鲜明新标识。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创新之城。

凝聚创新跨越共识。坚持以创新激发城市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引领需求,引导全社会提升创新认识,形成创新合力。实施创新生态评价,积极谋划创新项目、争取各类创新试点、汇聚更多创新元素,让创新创造成为工作新常态。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落实好市长标准奖、专利奖、质量奖,让创新者更好地分享成果收益,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激扬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及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将研发活动变为自发行动,确保年底80%的规上工业企业具有研发活动、力争实现全覆盖,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7亿元。

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成为现实生产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省食品实验室,力争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食品研发中心。以一流人才、一流设备建设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打造液压科技、植物提取分离纯化等8家中试基地;争创肉品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漯河食品研究院、5G智能等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组建粮食深加工、液压流体等8个技术创新联合体。争创省科学院漯河分支机构。组建未来食品研究院。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建设,组建“智慧岛”双创载体,构建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市级重大创新专项20个以上,“揭榜挂帅”项目20个以上。全年转化项目40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

强化创新服务保障。建立科技服务超市,搭建中小微企业与科技服务机构的对接平台。强化科技金融助力,成立1亿元创新基金和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加大“科技贷”规模,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把强化科技创新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上提前谋划、先行先试。建成食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好国家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落实好“百千万”人才招引、“千人青培”五年行动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广纳各路英才把创新事业布局到漯河,把研究成果转化到漯河,把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实践到漯河。

各位代表!现代化漯河建设因创新而精彩开局。让我们加快激活漯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把创新往高处做、深处做、实处做,将创新打造成现代化漯河建设的最强动力和最亮标识!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增创现代化漯河能级新优势。聚焦“1+8+N”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努力在新赛道上起跑领跑,在新领域里发力抢滩。

壮大食品主导产业。坚持“产、城、链、园、人、文”一体推进,聚焦“食品城”“食品+”“食品云”“食品安”全面发力,让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长优,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深化“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持续实施“六个打通”,发展营养均衡食品、特膳特医、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培育壮大食品机械、包装、冷链物流、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等关联产业;坚持以研发创新、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等平台建设提升价值链,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坚持以建设“五级订单”粮食产业联合体、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打造供应链;打通以双汇为骨干的食品全产业链条,争创“五基地五中心”,培育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益生菌+”、新一代代糖产品等未来食品产业,打造产业链完整、价值链高端的知名食品企业品牌,加快由“国人厨房”到“国人餐桌”迈进。

推进数字赋能产业。加快“两化融合”。持续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推动所有企业上云上平台。强化5G与食品、智能制造等产业融合应用,全市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突破30个。加快建设中原智慧岛漯河岛,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积极引入大数据链条企业,力争形成1~2个完整数字产业链。以数字化改造为引领,推动35家倍增提速企业实施项目50个以上、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增长20%以上。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小升规”企业150家以上。培育智能化现代服务业。建设智慧物流,持续完善双汇第四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壮大临港冷链物流园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制定,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建设“通道+枢纽+网络”枢纽体系。发展智慧金融,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打造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市场。打造智慧文旅文创,培育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文化公共服务、智慧便民服务、智慧文旅宣传品牌。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深化省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市建设,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设施网格化管理。推广临颍县“5G+智慧麦椒套种”模式,加大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力度,发展“5G+智慧农业”,建立农村现代智慧物流体系。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坚持线下云上全面发力,不断完善食品云平台功能,加快“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建设,推动消费品工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进一步拓展市场、塑造品牌、促进消费。加快农村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用好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建成线上漯河食品超市平台。高水平办好第二十届食博会和秋季展,提档升级“云上食博会”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博会”。

建设创新型示范园区。坚持规划引领、改革创新驱动、特色产业集聚、重大项目支撑、领军企业带动,完善提升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汇聚、形象展示、线上线下交易、5G场景应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等功能,推动园区高端化、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抓好双汇第三工业园、正大现代食品产业园、迪信通5G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0个创新型示范园区创建。

(三)坚定不移牢树“项目为王”,打造现代化漯河增长新引擎。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统筹推进700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30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

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八个深化”,坚持引导发展、破解难题、优化服务一体推进,用好五级解决问题闭环机制,动态更新政策计算器,完善企业帮扶政策“工具箱”。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新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以上。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推动卫龙食品、曙光汇知康、天壕生物等上市。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抓好煤电油气运热等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严控涉企收费。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

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做实项目储备。聚焦“五个围绕、十个依托”,紧盯政策要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坚持季度常态化谋划,动态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对外可招商、对上可争取、对内可实施。实施招强引精。强化市县(区)联动招商合力,健全招商项目谋划、对接、筛选、确定、储备全流程闭环机制,从创新、生态、效益和成熟度方面严格把关,确保“签约一批”项目履约率、开工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动态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组建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主导产业行业前100名、“专精特新”企业四个招强引精专班,按图索骥精准招商。落实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探索园区化招商、“飞地经济”招商、资本招商、中介招商等更多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雁阵效应”,全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230个以上、投资总额超800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突破400亿元。加快开工投产。深化联审联批,用好周交办、月讲评、周例会等机制,落实“指挥部+工作专班+重大项目”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尽早投产达效。

统筹资源要素匹配。推动土地、专项债、金融、科技、新技改等要素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倾斜,提高保障的精准性和匹配度。做优土地常量,加强净地供应,完善标准地出让制度,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抓好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分类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结构最优、投入最强、产出最高。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市县区一体化,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行重大项目预审批,继续压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信用漯河建设,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蓄积现代化漯河强劲新动能。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宽领域开放,为发展激活力、拓空间,推动漯河在新一轮竞争中蝶变崛起。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力度推进市属投融资公司变革性转型。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为试点,对内设机构、机制运转、职能发挥等进行重塑性改革,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强化管委会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完成开发区规划编制,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以经开区为试点推进“三化三制”改革,3月底前完成试点改革任务,6月底前完成全市改革任务。推动经开区挺进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50强,临颍、舞阳经开区加快晋升国家级。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挂牌运行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制度型开放。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外贸新规则,大力推广自贸区、自创区、沿海地区等制度型开放安排,深入推进商事、投资、贸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强化开放平台对接。完善肉类口岸、智能物联港保税仓库、双汇公用型冷链保税仓库等平台功能,加快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围绕“1个目标、5个定位”,积极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圈,加快规划衔接、交通互连、产业对接、生态共建、科教互补、服务共享,加速融入郑州都市圈互联互通交通网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能级公共服务体系、“双自联动”创新生态圈、“双循环战略”产业链集群,推进内融外联。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中欧班列合作,争取在漯河布局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支持郑州都市圈临颍特别合作区发展,打造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带。发展壮大临港经济,改造提升漯河港,打造郑州都市圈出海口,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

(五)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城镇化,塑造现代化漯河建设新格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幸福之城。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按照前瞻三十年、编细十五年、做实“十四五”要求,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市域一体化规划。推动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挥“水”“绿”生态底色和历史文化优势,构建“三圈三带三廊”发展格局。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内外兼修做亮城市,进一步做精设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丰富文化、强化治理,打造城市品牌。全年安排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项目230余项、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50亿元以上。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新建改造交通南路等45条道路,打通太行山路南伸等7条断头路;加快推进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辖区段工程,开工建设107国道东移、平漯周高铁辖区段工程,做好漯舞快速通道、西环北伸、京港澳高速龙江路出入口前期工作;完成马湾船闸、军李枢纽、交通路沙河大桥改造、北舞渡沙河桥改建及航道工程,开工建设人民路澧河桥闸联建、示范区沙河路沙河大桥工程。推广垃圾分类,完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加快淞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完成300公里休闲健身乐道、63个老旧小区改造、11个道路交口渠化改造。做实“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实施城区防汛“夏病冬治”工程,汛期前完成城市6条外围河道综合整治,解放路、嵩山路、太行山路等8条道路,沙北京广铁路以东、孟南等4个区域的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改造,新建改造黑河东西支、塔河东支等9个泵站工程。实施城区供热“冬病夏治”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加快城镇燃气管道设施更新,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

壮大市本级经济。做强产业带动高质量就业,支持各城市区、功能区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企业,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培育壮大市本级企业,开工建设双汇第三工业园,烟厂易地技改项目一期投产达效,加快际华3515生产线技改,加快银鸽集团破产重整。树立产业链思维激活消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完善供应链,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兼销漯河知名产品;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时尚消费,发展首店经济、夜经济;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步行(商业)街;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变。畅通循环集聚人口,进一步突出市区的中心地位,提高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办好高质量教育、医疗,吸纳更多周边区域乡镇人口进城,加快市区与周边县域的联动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积极创建“两个健康”示范县,加快建设产业先进、充满活力、城乡繁荣、人民富裕的强县。积极推进漯颍一体化、漯舞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带动乡村振兴。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加快“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做好放权赋能,落实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抓好中心城区周边卫星镇建设,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强对接,逐步实现融合发展。

(六)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化漯河“三农”新样板。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探索和推广稳粮增收种植新模式。加强“漯”字号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达到1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创新发展农业保险,实现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持续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强化“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综合运用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帮扶等手段,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育高素质农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振兴。坚持“农食融合、链园一体”,围绕头部企业育龙头、建基地、创园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专特”乡村产业。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高品质原料基地。全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临颍县争创国家级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认真组织、严密准备,高水平承办2022年河南省农民丰收节。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400个。建好“路、水、电、气、数”等基础设施。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抓好“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新改造户厕4万户。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河流水系坑塘连通,争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激发农村活力。探索完善土地多元化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统筹推进供销、集体林权、农业水价等改革。

(七)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描绘现代化漯河秀美新画卷。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强市,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低碳环保的美丽漯河。

做好“水”“绿”两篇文章。实施“四水同治”项目37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4.9亿元,完成沙澧河二期综合整治、龙江生态城水系、唐江河生态水系连通、汾河水系、西城区高铁以西环城水系等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引澧入颍工程;落实“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丰富沙澧河文化风光带内涵,适度汇聚灯、绿、花、文、企等元素,加快沿河建筑绿化亮化美化,依托河中水、建好岸边景,让清敞宜人的沙澧河风景区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建成一批城市街头游园公园、绿地“联网”等生态绿化工程,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持续推进“森林漯河”建设,完成营造林1.37万亩,创建森林乡村30个,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融“水”“绿”自然景观与深厚文化底蕴为一体,打造沙澧河、颍河及贾湖遗址、许慎文化园三条生态文化廊道。

扎实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批绿色低碳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统筹热力布局,推动供热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效率。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扩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应用规模。加大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力度,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加快推广公共交通、冷链配送新能源化,积极争创绿色出行城市。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成为全民自觉。

(下转03版)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