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无论在全国还是全省,辣椒种植面积均居蔬菜产业首位,河南辣椒种植面积290万亩。“从一家一户承包田到规模化万亩方,从粗放式种植到精细化管理,数字赋能‘麦椒套种’模式,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巨变。智慧农业是发展方向,柘城、内黄、扶沟、太康等辣椒大县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提升‘麦椒套种’增产潜力和综合种植效益。”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郑国清表示。
“三链同构”新答案
经过近三年探索,在临颍推广现代化生产经营,“能人”王偌飞对粮食稳产、辣椒增效越来越有底气。
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底气来自市场供不应求的“量身定制”。
一线火锅品牌海底捞无辣不欢,去年11月颐海食品有限公司把火锅底料生产线建到临颍县产业集聚区。踏入生产车间,火锅味香气四溢。全自动生产线上,辣椒、花椒等原料从密闭管道送进来,经过大锅炒制,管道送出去就变成一袋袋火锅底料。
“全部投产后,年产40万吨调味品,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海底捞火锅底料生产基地。”颐海食品项目负责人介绍,临颍县44.3万亩的优质辣椒让他们“寻辣而至”。
临颍辣椒年产量13.7万吨,小辣椒年交易额55亿元,形成豫中南最大的小辣椒产销集散地。“产业链条拉长,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更增强了农业生产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庆甫说。
园区正加快建设数字化辣椒生产线,从单一卖辣椒,改为卖辣椒面、辣椒片、辣椒段,提升辣椒种植效益。“以前农户种啥卖啥,现在企业需要啥种啥。”王偌飞说,辣椒种植标准由不同的收购加工企业来定,园区将辣度、香度、色泽等数据输入平台,“量身定制”标准化生产。
如今,临颍128家食品企业实施种植与食品产业、包装产业、大健康产业、添加剂产业、电商物流产业“五个打通”,构建起了小麦、辣椒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两条全产业链。
品牌培育提升价值链,底气来自高质量发展的“磁场效应”。
吃“盼盼”看冬奥,“盼盼”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休闲食品供应商。20年前,“盼盼”生产基地就落户临颍。
“看中的正是临颍及周边粮食生产和加工能力。”“盼盼”临颍基地负责人颜振坚表示,“盼盼专供”反过来又提升了当地粮食品质和附加值。
大品牌,高品质。亲亲、雅客、南街村等休闲食品品牌,集群成链,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在市场选择下,临颍县农业种植逐步形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从源头实现高质量和可追溯。
智慧农业“加持”,王岗镇水牛宋村5G“麦椒套种”基地里,无人播种机种下的麦苗队列齐整,像是用线绷过一样直,每隔三行小麦中间留下的空隙,等着辣椒来“填空”。
“种管收统一标准,浇水施肥科学控制,有效提升小麦生产质量。”王偌飞介绍,现代化“麦椒套种”实现了“夏保粮食安全、秋促农民增收”。此外,田间两头4米空间秋季种大豆,全县辣椒种植区可保证7万亩秋粮生产。
致力打造“中国粮仓”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产业园将推动临颍全县粮食总产超过60万吨,年加工粮食240万吨;食品产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万元。
产销衔接打造供应链,底气来自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命运共同体”。
5G数字技术能种辣椒,辣椒也能“数字化”换钱花。产业园投资1300万元的智能冷库建设正紧锣密鼓,库容4500吨,4月底将投入使用。
“届时,辣椒入库必须通过X光机‘扫描’,依据其湿度、杂质、烂果率等数据进行智能仓储分级。”王偌飞说,辣椒成为标准化产品后,就能直接进行仓单交易,还可以抵押贷款,争取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王偌飞的“小目标”与当地的“大环境”不谋而合。
临颍县依托农产品仓储物流园,引进中国供销·辣椒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辣椒冷库群,打造中部最大的辣椒单品交易市场;加快实施与大连期货交易中心合作,建设辣椒期货交割仓,打造最权威的辣椒价格形成中心。
辣椒增效仅是“麦椒套种”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围绕食品加工,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共生共荣联合体,实现稳粮增效更是当地首要任务。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临颍县聚焦“四优四化”,依托南街村集团、联泰食品等龙头企业,订单种植优质小麦40万亩,打造食品生产“第一车间”。
南街村集团总经理窦彦森介绍,南街村集团牵头成立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了育种、种植、收储、面粉生产、食品加工“五级订单”全覆盖,种植户实现了种、肥、药、耕作、灌溉、收获、储存等“九统一”,既保障了企业和农民节本增效,又促进了粮食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漯河全市现有小麦和玉米产业化联合体8家,助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良性循环聚合升级的发展态势蒸蒸日上。
“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再到物流和金融,漯河市以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打造小麦、玉米、辣椒等农产品全产业链闭环,形成了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表示。
“三链同构”增效益,“吨粮万元”有盼头。郑国清表示,在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支撑下,临颍形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生态圈。这也是王偌飞能够在此发展起来的原因。“这个生态圈汇聚各方惠农力量,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稳产增效的好路子。”
1+1+1>3
“尽管去年因暴雨受灾,村集体仍拿到3万多元分红。”2月25日,说起去年年底5G种植基地的二次分红,王岗镇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难抑激动之情,“改善人居环境的资金有着落了!”
和胡学民一样,没想到能收到分红的,还有临颍400多户农民。梁岗村农民宋新伟将11亩地全部流转给王偌飞,除了每亩1000元的租金,还额外获得990元的二次分红。“平时做点儿小生意,加上租金和分红,能得3份钱呢!”宋新伟笑容满面地说。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王偌飞探索的“三方分享”联带模式,收益部分按企业50%、农户30%、村集体20%的比例二次分红,农户和村集体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去年村集体每亩地分60元、农户分90元,共分出去近50万元。”王偌飞说,今年全部机械化后成本降低,分红将更多。
对农民来说,浇水、施肥和打药是难题。园区开展托管服务带农增收模式,把农户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农户通过村集体将土地托管给服务中心,每亩支付托管费550元,其中分给村集体50元。”胡学民介绍,农户只负责种和收,服务中心包揽水、肥、药等管理,实现了“农户干两头、企业管中间、集体托两家”。
会种地,还要“惠”种地。随着流转和托管土地增多,王偌飞把服务中心做成一个平台,吸引金融保险赋能农业产业链。去年,由市、县财政和服务中心为流转土地的农户每亩代缴保费100元,保底收益每亩2800元,抗风险能力增强。“去年部分土地遭受严重水灾,中原农险及时赔付近100万元,降低了损失,才兑现了农户和村集体分红。”王偌飞说。
有利可图,众多普通农户从“责任田”解放出来;大有可为,一批返乡的新型职业农民,运用现代技术轻松种地。
“智慧农业需要新一代农民。”王偌飞在很多地方考察后发现:建基地的人通常不种地,种地的人不会用设备,导致建好的智慧平台难以大显身手。于是,2020年起,他陆续引进12名高学历年轻技术人员,投身智慧农田管理。
“80后”陈邦兵是其中之一。“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利用先进技术,减轻农民辛劳,促农增收,感到人生更有价值。”他说。
吸引年轻人返乡当农民,要讲情怀,更要让他们有收入。今年,服务中心启动了“零元创业人人持证”项目,以发工资和分红的形式,让返乡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
“以300亩为单位,交由返乡创业青年管理。按要求完成工作,每年就有7万元工资。如果产量高,还可二次分红。”王偌飞介绍,目前已有6名返乡大学生有意加入,一心在广阔农村大展拳脚。
农民有钱赚,粮食才安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程传兴认为,临颍县探索的利益联结机制,就像是纽带,把企业、村集体和农民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土地流转实现数字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先进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1+1+1>3的效果。
春风十里,良田万顷。葱郁的麦苗吸吮着阳光向上而生,一株辣椒背后的现代农业传奇正在书写,新一年丰收的序幕已悄然拉开!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