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们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折射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志愿者具体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志愿者,可爱可敬的名字;志愿服务,心手相牵的事业;志愿精神,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义,传承了中华文化中厚德仁爱、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道德精髓。
数十年来,志愿精神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志愿服务事业生机勃勃,志愿者在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大型赛会、抗击重大灾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008年,中国的志愿力量令世界瞩目。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志愿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奔赴灾区,成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一年后,仍有超过5万名志愿者在灾区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赛场内外170万名热情服务的志愿者犹如一张张闪亮的名片,给世界留下美好回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我国志愿服务队伍快速壮大,质量明显提升。《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和《志愿服务条例》等的出台,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亿人,通过该系统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近450万个。
2018年开始试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新舞台、赋予了新使命。两年多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村串巷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回应群众需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党和国家发展的社会基础、民心基础。
在大局中找准方位,在大事中展现作为。我国志愿服务始终牢固树立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致贺信,称赞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并向他们提出“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的殷切期望。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