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君宝
连日来,北京冬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振奋人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能”比“我赢”更重要,只要自信、拼搏、坚持,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残疾人运动员积极乐观、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学习。命运也许关闭了一扇门,但残疾人运动员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生活的挫败并未阻挡他们积极面对人生,他们选择了体育,选择重新寻找生活的希望。闫卓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疾病,终生无法行走。她先是练习轮椅射箭,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过不菲战绩,六年前又转练轮椅冰壶,而今作为中国轮椅冰壶队阵中唯一的女队员征战北京冬残奥会。不断跌倒不断爬起,她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不要自卑,走出去将会发现新的世界”。
残疾人运动员激励更多人勇于拼搏、永不言弃。为了突破自我,他们需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但他们选择挥洒汗水、挑战自我,与命运抗争。失去双腿依然可以驰骋,双目失明依然可以飞翔,他们的故事再次印证,“如果我可以,你们也可以”。
冬残奥比赛的意义远大于竞技本身。无论是冬残奥村、场馆里的无障碍设施,还是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的互动,抑或是赛场内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服务,北京冬残奥会为人们展现出残健融合的美好画面。前中国女子冰壶队队员岳清爽变身教练,带领中国轮椅冰壶队从平昌战至北京,帮助轮椅冰壶运动员实现梦想;混合采访区志愿者与运动员击掌庆祝、观众伴随着运动员的坚持而大声呼喊加油,每一幕都在传递尊重生命、关怀彼此的人文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的每一次呐喊、赛场外的每一次鼓励都在证明,这不仅是“少数人”的比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生命本炙热,拼搏价更高。冬残奥会的舞台不仅点亮了残疾人运动员不息的梦想,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无限可能。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