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海波
通讯员 李新涛
2021年,全市农信社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强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通过减费让利、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多维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升级改造 优化金融服务
全市农信社发挥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全覆盖的优势,构建了以营业网点为中心、自助服务点为辅助、电子服务机具为延伸的全覆盖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在乡村建成金融服务点670家,升级改造普惠金融服务站319个,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市行政村(社区),真正实现了24小时服务;同时配套销售“金燕e付”等特色支付产品,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乡村的支付环境,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按照“统一视觉标识,统一设施配备,统一形象规范”的要求,全市农信社对辖内营业网点分期、分批进行了改造,还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加大ATM自助终端和POS机等金融工具的布放力度,并设立便民服务站,增加饮水机和医疗急救箱等设施;在认真做好柜面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优势,从“内部管理”向“客户关系管理”转变,抽调多名人员充实到各基层网点,大力开展“党建+金融”工作;到各社区及小微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宣传农信社各项特色金融服务,了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和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为其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减费让利 减轻客户负担
全市农信社实行优惠利率,通过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有效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减免评估费、公证费、银行卡年费、手机银行转账手续费等,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严厉整治不当收费行为,并公开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减费让利、扶小助弱、应免尽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创新发展 拓展广度深度
全市农信社推进各类关系民生的金融场景建设,积极拓展连锁药店、医院、大中型商超、餐饮店和线上缴费等便民支付场景,并有效利用场景建设优势推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广泛连接线上+线下场景,为各类产业生态和生活场景提供智能普惠金融服务。
2021年,全市农信社共拓展线上和线下场景共计219个,涵盖支付、缴费、结算、信贷等金融服务。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发挥“短信通”免费、网上转账无手续费的优势,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运用4G移动终端技术,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把银行柜台搬到乡村、会场、社区等场所,构建了遍布城乡、连通全国、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支付结算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支付结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