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李文姣 版式/李树森
本版图片由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提供
教职工诗歌朗诵比赛
名师培训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赵艳娟名师工作室班会分享
英语手语训练
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冬季跑操比赛
围棋对战
航模社团教室
地理社团教室
春日暖阳映在红墙上,琅琅书声回荡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个学期后,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园内愈发生机勃勃,处处呈现新气象。一校两区,既统一管理又各展所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育”模式。
新学期,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为先 培根铸魂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学校承担着育人、育才的重任。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思想,立足本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德育工作创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使学生成长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校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首的领导小组亲自抓,副校长具体抓,中层领导及班主任具体落实的良好局面。根据“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该校确立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德育总体目标。
通过不断探索,该校构建了三、五、七、八、九的德育体系:
推进“三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全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体系。打造五大德育阵地,即开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校会(升旗仪式),发挥好学校文化宣传版面和网络宣传(网站、广播站、公众号、视频号)的作用,办好校报。抓好党员、团员、少先队辅导员以及思政课教师、政教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七支育人队伍,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打造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干部队伍;以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确定八大德育主题: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法治文化教育。深化九大育人法,即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协同(家校)育人、思政课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研学、劳动、志愿服务)和激励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校确立了学科德育课程模块、拓展社团类德育课程模块、探究型活动德育课程模块、团队实践德育课程模块、常规及节庆德育活动课程模块、主题教育和主题班队会德育课程模块,以六大模块为德育课程的核心,使德育成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推动“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
智育为重 启智润心
智育在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通过“四个加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强作业管理、加强教研工作)打牢基础教育的基础。系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为保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开足“五育”课程,立足于课堂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音、体、美等综合学科,保证体育课每周不低于三节,音乐、美术课每周不低于一节。为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该校创设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共计四大类25个社团作为拓展课程,选聘校内外30位专业对口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
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五育”并举的主战场。加强课改从根本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借鉴“读、议、展、点、练”五字教法,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三有”教学为抓手(有情有趣有效),各学科百花齐放(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意味着学生作业的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作业管理能力。为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作业成为“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该校从总量控制、分层布置、面批面改、班主任统筹、分类指导、作业公示、作业展评、作业多样八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助力“双减”工作的平稳落地。
加强教研工作。该校坚持请进来教研和走出去学习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请进来教研:邀请省、市、区三级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作报告;邀请我市各学科名家名师以及外地的各学科名家名师来校听课、评课、作报告;特聘市内外名家为该校学科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走出去学习: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市内外组织的中招备考会,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省、市优质课大赛,组织学科教师观摩其他各种赛课活动及参加各种报告会,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我市学科工作室的听课、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一年来,该校先后邀请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教育科研管理部主任、中学语文学科组长丁亚宏,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程教材研究部主任、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学数学教研员鲍聪晓,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物理教研员窦兴明、河南省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家组成员孙秋备及市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先后到校指导。
体育为基 以体育人
“加油,加油……”下午课间,在人声鼎沸的操场上,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开源校区的学生们正在为拔河比赛的队员们加油打气。“双减”催生的教育变革在该校已生根发芽。以体育人,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质。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武术等传统体育社团如火如荼地开展,深受学生喜爱;航模、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的科技体育社团也日趋成熟。在无人机社团的教室里,一整面墙的荣誉榜上挂满了学生们的奖牌。
为推动体育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近几年来在两个校区建设了高标准塑胶跑道及人工草坪足球场,南校区建了3个标准篮球场,北校区建了6个标准篮球场,南北校区均设有乒乓球训练厅、羽毛球场、排球场等,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保障。此外,该校先后举行了跑操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除传统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校级队外,为落实“双减”政策,该校还组建了篮球社团、足球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以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通过各种比赛及社团活动,学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
美育为要 向美而行
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社团众多,其中美术和音乐类社团占比很大。这也是该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舞蹈社团里,同学们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美术社团里,同学们静静作画;书法社团里,同学们挥毫泼墨;合唱社团里,同学们畅游音乐海洋。
“迎国庆·唱红歌·颂祖国”——经典红歌大合唱比赛、“开新局 谋新篇 迎新年”第30届艺术节、2021年漯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这些大型活动都是该校美育工作的展示台。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该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实际出发,以提升课堂质量为抓手,切实开展美术课后延时服务,开设了剪纸社团、书法课堂、舞蹈社团等特色课程, 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让美育起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添巧的作用,促进基础教育的升华。
劳育为本 以劳立行
以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每到假期,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家庭劳务清单”。这是学校给他们的特别作业,从“课本”到“生活”,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发展身心——定期开展研学活动,带学生参观工厂、农业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人人参与劳动值日,培养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该校将这门古老的技艺搬进了校园,开设“活字印刷”社团,成为校最受学生欢迎、最具特色的劳技课。
该校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在校园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制订劳务清单、建立劳育社团,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该校坚守立德树人的师者初心,强调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的重要形式。
该校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推动“双减”落地,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