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3月18日 星期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写在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漯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建平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 珍视隐藏的资源”。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我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立方米和256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5%和61%,是全省5个缺水城市之一。由于我市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水资源拦蓄和调配能力较差,过境水利用率低。沙河、澧河多年平均过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径流量的5%左右,存在“守着沙澧河没水用”的现象。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工程不多等问题已成为我市长远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解决我市水资源保障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五水综改”为主题,着力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水网、水生态保护、水旱灾害防御、水文化保护传承、水法规制度保障六大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水利部门,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扛起防汛救灾责任。要坚持警钟长鸣,结合防汛工作实际开展警示教育,把血的教训转化为政府部门的有效工作举措,守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底线。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河道险工险段治理和水毁工程修复,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分工把守,密切协同,齐心协力应对灾情。要坚持防住为王、“预”字当先,落实“五预”措施,贯通“五情”防御,用扎扎实实的举措,全力以赴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不断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联合水文部门建立地下水水位变化协调机制。开展引沙入颍、引沙入汾、引沙入黑、南水北调生态补水等生态水量调度,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稳步实施临颍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压采地下水350万立方米,推动舞阳县、郾城区3个水源置换项目落地,用于地表水开发和地下水压减。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科学布局水源工程,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水系的调蓄功能,推进集中取水、分质供水、串联用水,实现先看后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全面排查确定境内断流河流修复目录,“一河一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推进颍河河流复苏,统筹上下游用水,让颍河实现水流贯通。全面确定沙河、澧河、颍河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细化落实取用水监管和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三、坚持节水优先,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坚持节水优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资源环境要素。全面开展国家节水行动,积极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工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和城镇供水管网改造,严格落实节水评价和激励问责,健全节水奖励机制,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严格执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完成东城产业聚集区、沙澧产业集聚区、示范区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强化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加快实现非农业取水口计量全覆盖。

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科学配置

以实施“四水同治”为载体,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坚持项目为王,以水网建设、生态修复、民生水利为重点,推进“四水同治”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组建漯河水投,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改造。谋划实施市区、临颍县和舞阳县南水北调调蓄池工程,提高南水北调供水保障率。统筹推进引澧入颍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临颍县全域生态补水以及舞阳县西北部和郾城区部分镇地表水置换问题,完成五虎庙灌区节水改造建设任务。抓住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10号线复线工程纳入国家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

五、加强河湖监管,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作为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健全河长体系,不断提高各级河长履职意识,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阻水林木、违法违规建筑物等问题的集中整治。持续创新河湖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工作机制,坚决维护河道秩序稳定。推动出台《漯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从法治层面为全面推行河长制保驾护航,为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提供法治保障。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