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3月21日 星期

清风传承风宪里


嵌有蛟龙御碑的牌楼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近日,市纪委监委举办的第一期“沙澧风宪讲堂”开讲。 风宪,中国古代对御史台或都察院官员的称呼,是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是明朝风宪官陈玑的故乡,因而被称作风宪里。数百年来,这里人才辈出,逐渐形成了以清正廉洁、务实为民、反哺乡梓、耕读传家为核心的风宪里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3月19日,记者来到大陈村,探寻传承数百年的风宪里文化。

明代廉吏陈玑

陈玑,大陈村人,明嘉靖元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户部郎中、新城县知县、任县知县、户部主事、汉中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等职。

今年74岁的陈耀亭是大陈村人,退休后致力于整理大陈村的历史文化名人及村史村志,并参与创作了《风宪里》一书。他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陈玑从政约二十年,廉洁务实、口碑极佳,深受百姓爱戴。据《任县县志》记载,陈玑上任后,任县洪水泛滥、堤防溃决,30多个村庄变成泽国,民不聊生,百业凋零。陈玑不忍百姓受苦,亲自督工疏浚河道,使洪水得以下泄,让百姓重归家园。在陈玑的精心治理下,任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陈玑离开任县后,当地百姓纷纷用《玑镛再来天开眼》的歌谣表达对他的赞扬。 为官期间,陈玑不讲排场、不破标准,处处勤俭节约。在户部任职期间,他更是恪尽职守、清廉自持,“千金经手过,钱却不沾一文”。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时,他狠抓湖广官场中的贪腐之风,使“湖南人不敢干以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当时的官场注入了清风,受到嘉靖皇帝的赞许。

福泽风宪里

“陈玑为官后一直很关心家乡,在返乡省亲时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陈耀亭告诉记者,据《郾城县志》记载,有一年,陈玑从湖南官邸回郾城老家省亲,返乡路上他不接受下属招待,打扮成普通百姓,住简易旅馆,全程自费。 陈玑虽生活简朴,但为民办事却从不吝啬。回到家乡后,为追思先烈,他上书开封府,出资在郾城县城内为岳飞修建了岳中武王庙,成为全国四大岳庙之一。他还在家乡附近修大道、石桥,建馆办学,竭尽所能为家乡百姓做贡献。 因陈玑声誉极佳,他的父母也受到皇帝的嘉奖。嘉靖十二年,嘉靖皇帝曾下旨加封陈玑的父母——封其父为封政大夫,封其母为宜人,并赐交龙御碑一座。从此,大陈村有了“郾城县风宪里”的称号。如今,这座交龙御碑仍立于大陈村的陈氏墓园中。 记者在大陈村看到,村庄进口处立着“陈玑故里,孝廉大陈”的指示牌。进入大陈村,美丽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道路宽阔平坦,农家院落整洁美观,陈氏家风家训文化墙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及风宪里和陈玑墓,村民们满脸自豪,热情地为记者引路。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陈氏家族墓前。从大门进去,一处悬挂着“风宪堂”牌匾的老式厢房映入眼帘。穿过这间房,后面有一座石制牌楼,牌楼上有一块石碑,就是交龙御碑,高3.82米、宽0.82米、厚0.22米。碑顶双龙相交,交龙图案雕刻很是精美。碑文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字样,落款为“嘉靖十二年十月初八,制诰之宝”。碑文的主要内容是嘉靖皇帝对陈玑父母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表彰。

陈氏族训传家风

陈玑不仅洁身自好,也注重对后代的教育,传承优良家风。族人根据他的事迹编写了《风宪里陈氏族训》,从“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女、敦宗族、正婚嫁、亲师友、敬尊长、肃家风、求学问、勤职业、节财用”等方面对族人的言行予以规范,形成了风宪里家风文化。

在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大陈村在明清两代有80余人为官。这些官员大多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备受朝廷重用和百姓爱戴。清光绪年间,风宪里出了叔侄两进士,其美名传扬于中原大地——陈伟勋,光绪十八年进士,因兴办教育、发展实业、整顿吏治深受百姓爱戴。在他任职的州县,百姓纷纷为他立碑建祠。其侄陈金台,光绪十五年进士,历任户部四川司、陕西司主事以及安徽直隶州滁州知州。他勤政爱民,在任上正本清源、革除积弊,滁州百姓称其为“贤刺史、不可多得”。辛亥革命后,陈金台从滁州返回郾城,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郾城第一所女子小学,使女子同男子一样有受教育的权利。

风宪里文化影响深远

从明朝开始,恪守族训、注重教育的陈氏家族人才辈出,通过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以清正廉洁、务实为民为核心的风宪里文化。风宪里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全村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大陈村把风宪里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结出丰硕成果,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五好党支部、市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单位、市级文化示范村等荣誉。 在耕读传家的风宪里文化影响下,大陈村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大陈村走出了40多名硕士研究生、近500名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在这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学子励志求学的故事。 “如今,风宪里文化像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大陈人不断前行,也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村支书陈瑞祥告诉记者,丰厚的传统文化涵育了文明乡风。如今的大陈村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正朝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