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成,源汇区干河陈乡挂刀营村人,1971年生。1990年3月入伍;1996年创办漯河市银星汽车出租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在物流行业打拼;2010年创办上海易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刘易成现任漯河市总工会上海联络处委员、中共漯河市驻上海招商联络处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市漯河商会会长。2018年,他被漯河市人民政府聘请为招商大使,2020年获评漯河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杨 光
提起刘易成,在上海认识他的漯河老乡无不伸出大拇指。刘易成在外打拼20多年,一手创办了上海易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漯河商会会长,刘易成为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漯河老乡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无偿服务,他也被誉为漯河老乡的贴心人。
“能给老乡提供一点帮助,我心里很高兴。”近日,刘易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老乡有难 鼎力相助
在上海,刘易成每天除了处理公司的各项事务,就是在上海市漯河商会办公室和大家一起研究商会的发展,对遇到困难的漯河老乡进行帮扶。为了多方兼顾,上海市漯河商会办公室就设在刘易成的公司。
在刘易成的带领下,上海市漯河商会成了漯河籍务工人员的乡情平台、信息平台、合作平台、发展平台,让漯河老乡倍感温馨。
2019年2月,在上海黄浦区一家饭店打工的漯河籍务工人员李爱丽在岗位上晕倒,抢救无效后去世。在抚恤金的赔付上,家属与饭店老板无法达成一致。李爱丽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她的丈夫身体不好,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正在上学,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一家人既痛苦又无助。
刘易成得知后,立即带领商会成员介入。他们拿出相关法律条款,向饭店老板摆明利害关系。通过多次沟通,饭店老板最终同意赔偿50多万元。另外,上海市漯河商会也向李爱丽家属捐赠了1万元现金。
“如果没有上海市漯河商会的叔叔和阿姨的帮助,我母亲这件事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感谢上海市漯河商会,感谢刘易成会长。”李爱丽的儿子说,他在上海举目无亲,却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这辈子他都不会忘记。
2017年7月20日,舞阳县姜店乡孙湾村村民贾占东到上海市漯河商会,把一面锦旗送到了刘易成的手里。
贾占东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贾占东自幼肢体残疾,家中还有年近80岁的父母和两个女儿,生活困难。
贾占东的儿子在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做过多次心脏手术,花费了20余万元医疗费,一家人负债累累,无力支付接下来的费用。刘易成主动和他联系,前往医院探望,还发起募捐活动,三天时间募集到1.05万元现金,帮助贾占东解了燃眉之急。
“商会是一团火,每个人加一点柴,火就越烧越旺,产生的能量会温暖到每个人。”刘易成说,在商会任职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本职工作,为了商会的正常运行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心怀感恩 不忘乡梓
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年”是每个游子的心愿,但春节“一票难求”困扰着不少人。
2020年1月20日中午,6辆大巴载着267名漯河老乡,行驶850多公里后抵达漯河,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
这是由漯河市总工会联合上海市漯河商会、漯河市总工会上海联络处共同举办的免费接在沪漯河籍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大型公益活动。
返乡过年大型公益活动从2017年就开始了,最初由上海市漯河商会发起,参与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大巴上准备的有食品、饮料、大礼包,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共叙乡情,其乐融融。
在上海打工的临颍县务工人员李军杰说:“这几年回家过年,我乘坐的都是爱心大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为上海市漯河商会点赞。”
“转眼又是一年末,身在异乡万般辛。又坐大巴归故乡,心里别提多开心。感谢工会好领导,还有商会和父老。”在上海打工的源汇区务工人员边新华乘车后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她说,本来买不到回家的车票,得知有爱心大巴可以免费乘坐后,就赶紧报了名,特别感谢刘易成会长。
2019年8月30日,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由上海市漯河商会资助的上海海洋大学2019级新生王冰洋顺利报到。同时,由刘易成资助的上海同济大学2019级新生李旭洋也完成了报到。
2016年,上海市漯河商会成立后,就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连续多年为考入上海市大学的漯河籍贫困学子提供无偿资助,至今已经有十多名贫困学子得到了帮助。
同时,上海市漯河商会还积极参与漯河日报社主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桥行动”,资助考上上海市大学的漯河籍贫困学子。
“每一名在沪就读的漯河籍学子,遇到困难都可以找上海市漯河商会。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这里就是在沪漯河人的家。”刘易成说,以前他也得到过不少家乡人的支持和帮助,如今所做的一切不图回报,就是为了他们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商海打拼 反哺家乡
1990年3月,刘易成入伍。在部队期间,刘易成多次受到嘉奖,还因照顾孤寡老人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1993年12月退伍返乡后,刘易成始终牢记军人本色,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刘易成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不愿意平淡地度过一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1996年,刘易成在漯河创办了一家出租车公司,担任总经理。
“干了几年后,感觉这个行业发展前途不明朗,我就把公司转让了,决定到外面闯荡一番。”刘易成说,他先在陕西省宝鸡市东运物流有限公司任业务经理,后到江苏省无锡市任陕西东运物流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经理。在物流行业打拼十多年后,他觉得物流行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2010年5月,刘易成在上海创办上海易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公司业务量突飞猛进,逐渐为业内所知,并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事业稳定后,刘易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他召集在上海的众多漯河籍企业家,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上海市漯河商会成立后,刘易成被选为会长。他以商会为平台,将自己的创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批批来沪闯荡的追梦者,激励他们奋勇前行。
2021年8月,郑州遭遇洪水灾害,人民群众生活受到重大影响。上海市漯河商会成立募捐小组,紧急购买一批水泵、救生衣、食品等物资发往郑州,并向漯河市慈善总会捐款5.7万元。
在刘易成的带领下,上海市漯河商会成为连接漯河与上海的纽带,会员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2018年4月,刘易成被漯河市人民政府聘请为招商大使。2020年,刘易成又当选漯河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刘易成带领家乡人艰苦创业,共同致富,最终实现梦想。他常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难以忘怀。家乡变美、老乡富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应当尽力为家乡、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
刘易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