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3月24日 星期

以更高质量养老服务守护“夕阳红”
——召陵区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纪实

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老有所依。

书法爱好者在老年大学作画,实现老有所学。

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正在成为新时尚,实现老有所为。

红色港湾餐厅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多就餐服务,实现老有所养。

老年模特队在演播厅排练,实现老有所乐。

■文/本报记者 张晓甫 图/本报记者 焦海洋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医养结合让老人享受专业护理服务……近年来,召陵区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构建“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守护最美“夕阳红”。

智慧养老 供需对接更精准

“安装了这些设备后,儿子不仅能了解家里情况,还能直接跟我们通话。”因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居民康树德和吕永红老两口都是盲人,社区在他们家安装了智能摄像头、水浸报警器、红外探测器等,让他们生活更安心、更方便。

虽然智慧养老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养老模式,但在召陵区已逐步普及。该区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根据群众需求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24小时居家安全智能看护,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在天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记者看到漓江路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正在运行。“这个平台可以显示老人的健康状况、在家中的行动轨迹等内容。老人家中安装的智能设备如果检测到异常情况会及时报警,平台、社区及老人家属将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河南安泰养老集团工作人员说。

河南安泰养老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的连锁运营管理机构,创建了“安泰之家”养老服务品牌,在养老领域具有丰富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及托管运营了全省30余家专业养老机构和近300个社区养老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格局。

目前,召陵区以天桥街道为试点建设的智慧养老系统,已为5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信息化改造,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真正延伸到了家庭。

除此之外,召陵区还统筹天桥街道志愿者党委、离退休党支部、驻辖区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及餐饮企业等各方资源,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功能,可为老年人提供医、学、住、养、食、休闲一体化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创新模式 健全服务体系

在金康护理院养老部,目前有40多名老人入住,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养老。

“入住之前,我们会对老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和护理评估。在这里,专业的医疗团队和护理员可以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金康护理院院长张莉告诉记者,不少家属正是看中了医养结合的模式和专业化服务,才放心把老人送来。

医养结合仅仅是召陵区创新养老模式的其中一项。2018年,召陵区积极推动万金镇敬老院与漯河市双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营,在确保满足当地特困供养对象养老需求的基础上,面向本地社会老年人开放。“在这里住着可得劲了,吃得好住得好,每天都可开心。”已在万金镇敬老院生活十几年的八旬老人郭条表示。

近年来,召陵区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构建“机构配合、智慧赋能、慈善助老、志愿服务、社工参与”的“1+5”养老服务体系。

机构配合。依托4所镇敬老院、4家民办养老机构、1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6个农村幸福院,构建起召陵区多层级、互补型养老设施格局。

智慧赋能。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同时整合政府、社会及家庭的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灵活的服务。目前,该区正在天桥街道开展试点,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

慈善助老。依托在建“爱心助老随身行”小程序,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为全区分散供养城乡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失独家庭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爱心服务,统筹整合资源,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助老服务。

志愿服务。依托企事业单位、镇(街道)、社会组织等,积极发动学生、爱心人士等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在全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敬老爱老助老的孝文化氛围。

社工参与。依托该区社会工作者队伍,积极引导社工参与养老服务。目前,已开展助老活动12次,惠及老人近200名。“社工蓝马甲”成为活跃在养老服务一线的亮丽风景。

融合发展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去年,召陵区坚持党政主导、政策激励、市场化运作,确立了“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专业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智慧化平台赋能、政府做好服务供给与兜底保障”总架构,构建家庭、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多层次、广覆盖、普惠型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以半失能、失能失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金康护理院、漯河健安护理院等专业养老机构为支点,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补充,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为老年人上门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有效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医养结合示范点,以天桥街道烟厂生活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家庭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街道级智慧养老”模式示范点,不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区,围绕15分钟生活圈,已建成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区共16个社区)、2个社区助餐点,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陪护、助餐送餐、日间托老、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农村,建成了136个幸福院(全区共166个行政村),就近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康复保健、短期居住等服务。实施敬老院改造升级工程,把全区4所敬老院列入3年提升改造计划,在院内增设失能人员生活服务照护单元以及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医养结合照护单元,并配合专业化照护人员,满足部分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的集中照护需求,并不断完善敬老院长期照护功能。

线上养老与线下养老有机融合。线下已启动建设召陵区区级智慧康养综合体项目,依托召陵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康养医养床位约300张,打造召陵区智慧养老创新示范基地。以此为载体,设立老年养护中心、医疗康复中心、护理培训中心、智能照护应用中心、老年用品展销中心、辅具护具租赁中心等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功能性场所,实现“医、康、养、护、用”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线上以召陵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柱,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支点,建设覆盖全区的基本养老服务骨干网络。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下一步,召陵区将持续推进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拿出更多关爱老年人的实招,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老有所依。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