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3月24日 星期

这对好婆媳 胜似亲母女


爱敏(右)给郭玉英按摩。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像俺家爱敏这样的儿媳妇,上哪儿都难找。”3月22日,在市区交通北路铁路巷,81岁的郭玉英激动地对记者说。28年来,郭玉英与儿媳马爱敏和谐相处的故事,被邻里传为佳话。

当天,记者见到郭玉英时,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儿媳马爱敏在院子里清洗床单、被罩。“家务活她基本不让我干,在家就剩享清福了。”郭玉英说。

马爱敏今年56岁,与丈夫李清云结婚后,大部分时间都和婆婆一起住。由于年轻时过度操劳,郭玉英的双腿膝关节常有痛感,双手也时常感觉麻木。除了偶尔给重孙做个拿手菜,她的饮食起居完全由儿媳照顾。“家里最常做的就是面食,因为我爱吃。你看冰箱里的包子、饺子都是爱敏包的,面条也是她手擀的。”郭玉英说,“我怕冷,身上的棉袄、羽绒服也是她买的。”

郭玉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每次因病住院,都是马爱敏在一旁照顾。病情严重时,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马爱敏也从不嫌脏。郭玉英告诉记者,老伴李春秀去世前曾因呼吸道疾病卧床一年半时间,也都是由儿媳照顾。

晚年生活虽有子女照顾,过得幸福美满,但郭玉英心里一直有负担。自己年轻时务农,没有退休金,医药费都要子女出。虽然孩子们没有怨言,老人还是认为自己是负担。“老了难免有慢性病。你看我这三袋子药,都是爱敏买的。每天啥时间吃啥药,也得她提醒,我记不住。”郭玉英说。对于婆婆的思想包袱,马爱敏时常在聊天时开导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婆婆在,我们这一大家人才能团结在一起。”马爱敏说。

郭玉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小儿子都在外地忙碌,只有二儿子李清云守在身边。她一直将儿媳当作女儿对待,两人从没红过脸。“婆婆是个特别勤劳的人,过去帮我带孩子、做家务,现在年龄大了,自然轮到我照顾她。”马爱敏说,她也有“私心”:为孩子做个榜样,等自己老了,也有人照顾。“希望孝敬老人的美德在我们家传承下去。”马爱敏说。

妻子的付出,李清云一直看在眼里。有了马爱敏这个坚强后盾,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爱敏一直默默为这个家付出,从来没抱怨过。婆媳和睦相处,是我最大的福气。”李清云说。

在铁路巷,提起这对婆媳,街坊邻里无不夸赞。“我经常看见玉英姐的儿媳妇骑电车带她去双汇广场看戏。她们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居民李翠兰说,婆媳俩和谐相处的事迹也感染了巷子里的不少家庭。“大家都羡慕玉英有这样的好儿媳。我们这个巷子里的家庭都得向她们家学习。”居民杨子耀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