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4月7日 星期

一心为民促和谐
——郾城区人民法院孟庙法庭工作纪实

孟庙法庭干警在讨论案情。

■文/图 见习记者 李江蔓

郾城区人民法院孟庙法庭属于城郊法庭,辖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9万余人,有1名员额法官、4名书记员。该法庭以“创人民满意的法庭、做人民满意的法官”为目标,坚持“从群众盼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的工作理念,扎根基层,司法为民,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赞誉,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单位”。

用工匠精神办案 确保司法公正

3月28日,记者到孟庙法庭采访。法庭门口,一名书记员正在一张简易办公桌前整理卷宗、接待群众;法庭里,法官和其他书记员在各自忙碌着。

“受疫情影响,安排好的庭审不能正常进行,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写判决、整卷宗、安排后续工作,一样都不能落下。”刘晓告诉记者。

刘晓是孟庙法庭庭长,也是该法庭唯一的员额法官。“庭审已经排到6月份了,平均每个星期都有八九个案件要审。”记者看到桌上的台历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安排。

“法院工作繁杂,要想办好案,得有工匠精神,钻进案件中,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促使案结、事了、人和。”刘晓说。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起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那是一起时间跨度近十年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案件转过来时,卷宗摞起来有四五十厘米厚。”刘晓回忆说,李某承包某建筑公司的施工项目,工程完工后,李某与该建筑公司就工程款金额发生分歧,李某遂诉至法院。

刘晓仔细梳理案情,对各种工程审验资料进行查证,并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对工程款金额进行了重新核算。随后,刘晓加班加点写判决书,最终,双方当事人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判决生效后,某建筑公司很快将工程款支付给了李某,一起十多年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2021年年初,刘晓在审理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时了解到:2017年至2020年期间,张某向朋友李某多次借款,累计30万元,并出具一张30万元的借条,约定了还款期限。为确定案件事实,刘晓对双方是否存在真实的借款法律关系进行了严格审查,确定双方存在借款关系后,多次进行电话调解和现场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用心办案,办好案。”刘晓常说。2021年,孟庙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58件,审结403件,案件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等级。

调解贯穿始终 用心化解矛盾

孟庙法庭每天面临群众多种诉求,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法庭一直把调解优先放在案件审理的首要位置,据统计,2021年法庭共调解撤诉结案120件,大大减少了群众诉累。

不久前,孟庙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陈某年过八旬,膝下有5名子女,由于儿女均不愿尽赡养义务,自2009年起独自居住至今。如今,陈某因年老体弱,无人照料,便起诉至法庭,要求5名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接到案件后,该法庭书记员刘成亮协助法官做调解工作。他联系当地的基层干部,了解陈某及其子女的基本情况后,分别与陈某的5名子女进行沟通。在刘成亮多次释法明理后,陈某和子女达成庭前调解协议,由5名子女均摊费用雇保姆来照顾陈某,案件得以妥善解决。

近年来,孟庙法庭将调解工作贯穿始终,在庭前送达文书时进行“送达调”,在庭审阶段进行“庭审调”,庭审后进行“庭后调”。同时,充分发挥书记员、人民陪审员作用,让他们参与普通案件的调解工作,并采用电话调解、上门调解、邀请有关部门协助调解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

“结案了事不是目的,案结事了才暖民心。”刘晓表示。

加强廉政建设 打造过硬队伍

孟庙法庭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开展裁判文书上网及庭审直播工作,强化人民陪审员参审制度,提升司法透明度。该法庭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100%,充分发挥了人民陪审员在廉政监督、普及法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法庭廉政建设。

在孟庙法庭的每一个办公区域,都放置了廉政警示牌,时刻提醒大家要严格实施最高法院的“五条禁令”,规范法官与律师及当事人的关系,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增强监督的刚性约束。同时,该法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确保秉公执法,杜绝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孟庙法庭至今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现象。

除了积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孟庙法庭还注重加强法庭队伍建设。通过“老带新”、同案研讨、集体学习等方式,帮助年轻书记员成长,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办案水平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近年来,孟庙法庭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21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