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 震)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加减乘除”工作法,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发展,为企业纾困解难,成效显著。
“加法”赋能添活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面向全市下发《关于征集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意向的通知》,摸清需求,建立台账,邀请金融、评估机构开展线上对接。联合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北京东鹏知识产权评估事务所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讲,惠及企业300余家。开展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大恒源等企业筛选高价值专利37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5890万元。建设小微企业名录。依托小微企业名录平台,及时上传我市各级党政机关颁布的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规政策;牵头组织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会,为非公经济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重塑信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已帮助500余家企业修复了信用,为企业发展护航。
“减法”瘦身提效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涉企经营许可审批改革,实施区域和事项“两个全覆盖”,探索企业营业执照及有关行政许可事项联合审批,实现更多事项减材料、优环节、缩流程。深入推进“企业开办+N项服务”改革。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等12个事项纳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进驻线下企业开办专区,全部事项“一表申请、一日免费办结”。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全面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勾选、住所信息自主承诺“三个自主”,推行“7×24小时”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服务,办事全程“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联合市政数局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办、政务服务等事项中的应用。企业相关信息“最多报一次”,能够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关联查询、核验企业办事所需信息的,不再要求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
“乘法”提质增动力。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强信心”活动。挑选业务骨干,组建政策援助服务队,主动联系对接美凯生物科技、银鸽生活纸产、康丰食品等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开展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了环境检测、质量把控、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开展食品生产安全指导。加强食品生产许可服务指导,帮助新开办企业尽快依法达到许可审批要求,为食品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许可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销售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制度、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全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印发《2022年漯河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行动助推“小升规”实施方案》,开展质量“巡诊”服务,“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协调技术人员帮助企业开展质量检验、计量器具检定及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大标准化支持服务力度。坚持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帮助罗弗文具公司制定了可塑橡皮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此项标准的空白。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