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义
随着我省高考分数线公布,6月26日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开通,考生都在忙着填报志愿。每年高考后到高校录取结束这段时间,也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期,需要考生和家长高度警惕,注意防诈防骗。
谨防填报志愿诈骗。由于应届考生和家长缺乏填报志愿经验,一些所谓的“专家”就“应运而生”,自称拥有所谓“内部信息”,或以“掌握大数据”为噱头,能够通过“精准定位院校”,高价开展志愿填报咨询。事实上,每年高考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近年来各高校录取情况,考生都可以了解到,并不存在“专家”声称的“内部信息”。高考分数线公布时会公布一分一段表,官方媒体也会公布有关数据方便考生查询,如“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6月26日推送了河南近三年本科一批录取情况统计表,考生认真查找比对,就可以掌握相关信息。有的“专家”声称自己推荐的院校和专业百分之百能录取,但实际上为提高志愿填报成功率,会推荐考生填报录取分数较低的高校或专业,同时可能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等问题,影响考生。还有的机构以“一对一”服务为借口,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使考生隐私外泄。考生填报志愿遇到问题,可以咨询往年考上大学的师兄师姐,或者老师,也可以拨打各高校录取热线咨询。
警惕高招录取骗局。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人谎称拥有内部关系,可以找人“点招”或者“扩招”,骗取钱财。其实,骗子的套路并不高明,之所以屡屡得手,只是利用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而已。考生和家长一旦“中枪”,不仅财产遭受损失,还会泄露考生的考试和学籍信息,甚至影响正常报考和招录。现在都是阳光高招,从命题到考试再到招录环节,均有极为严格的工作纪律,也有严密的监督和监控措施。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省级招办或高校指定的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
防范高招诈骗,要提高防诈意识。考生和家长要做到不偏听偏信,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盲目冲动,不要心存侥幸。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如果有,也一定有陷阱在等着你。同时,有关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并通过加强反诈宣传,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高招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