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化(右)和科室医生研判患者病情。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今天的情况好多了。你不要太担心,医保报销后花费不会太高……”7月22日上午,在郾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内,科主任吕化一边检查,一边安慰患者。
今年43岁的吕化是中共党员、中共漯河市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郾城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作为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吕化每天都过着紧张而忙碌的生活。早上6点钟到医院,查看医院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然后到各病区查看有没有危重症病人,了解医护人员需求,帮他们解决困难,最后到重症医学科查房、抢救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修改完善医嘱……这是吕化的工作常态。
记者采访当天,吕化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已临近中午。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套简易的桌椅和一张小床。“平时我比较忙,没时间收拾,因此办公室有点乱。”吕化不好意思地说。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些药品、血压计和《实用重症医学》等。其中,一张他与钟南山院士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2019年3月,我到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时,钟南山先生是授课老师。我非常崇拜他,就让别人帮忙拍了一张我与他的合影。”吕化说,学习回来后,他把照片冲洗出来放在办公桌的显眼位置,时时鼓励自己做像钟院士一样专业能力过硬、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谈及自己从医的经历,吕化说,2003年他到郾城区人民医院后,先后在心内科、呼吸科工作。2014年,郾城区人民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吕化担任科室主任。由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吕化经常超负荷工作,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每当有病人病情出现变化,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睡下,吕化都会立即赶到医院指挥抢救。
吕化坚持白天第一个到病区,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病区,曾连续六年在病房过春节。多年来,他带队抢救危重症患者4000多例,成功率达95%以上。他本人在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重症感染、羊水栓塞等危重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积极带领科室成员在我市较早运用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钻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等技术。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吕化主动请缨,奔赴临床一线参与救治,后被郾城区卫健委任命为郾城区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当年疫情最严重时,他接诊发热疑似病人200余人,及时排除疑似患者、分诊病人,为郾城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行医19年,吕化始终坚持廉洁行医。他说:“对待患者,医生应该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为帮助患者节省费用,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他坚持为患者使用廉价药物;对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监护仪等先进仪器能不用则不用。他总是想尽办法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记者采访期间,吕化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有的是病人咨询病情,有的是医生询问解决办法,有的是医院招聘新人请他主持面试工作,有的是邀请他开会……在接到一名患者急需抢救的电话后,他立即换上手术服,冲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凭借高超的艺术和和高尚的医德,吕化先后荣获漯河市青年岗位能手、漯河市共青团青年标兵、漯河市医德标兵、漯河市“十佳市民”、河南省优秀重症抗疫医生等称号,并获得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
“坚守在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一线,就像和死神赛跑。未来,我还是会全力以赴守护生命。”吕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