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个人名片
赵占江,37岁,临颍县杜曲镇东徐庄村汾赵人,深圳市路利通吊装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报记者 张丽霞
出生在农村的赵占江,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一家老小的生活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后来,父亲下岗了,家里没了经济来源,父亲开始打工挣钱养家。看着父亲每天为生计忙碌,上初中的赵占江选择了辍学。
听说深圳挣钱机会更多一些,2003年,十几岁的赵占江和父亲到了深圳。了解到这里吊装业务需求旺盛,但吊车比较少,他和父亲借钱买了一台汽车吊(汽车起重机的俗称),开始了每天在路口等待客户找车干活儿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子俩坚持了3年却没有挣到多少钱。
3年的闯荡让赵占江对吊装运输市场有了敏锐的嗅觉:哪些设备客户需求量大,哪些地方更容易揽到活儿,他都能第一时间弄清楚。于是,他和父亲商量是不是应该换一换思路。
看清方向的赵占江和父亲商量后卖掉吊车,贷款买了一台徐工牌20B型汽车吊。
换了新车,生意却没有想象中好。赵占江和父亲每天勤快地联系业务,但每个月给司机发完工资,再还贷款,挣的钱就所剩无几。有时,他们甚至还要向熟人借钱还贷款。
广东降雨天气比较多。在东莞市高埗镇,每次下雨都会把路面淹没,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2007年,当地政府计划整体性改造下水管道。得知这一消息后,赵占江把车移到这里接活儿。前两年活儿比较多,随着市政工程逐步完善,他接到的活儿逐渐少了。
坚持了几年,以前在深圳工作的临颍老乡向赵占江建议:深圳这几年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吊装运输生意不错,不如回深圳再试一试。在老乡建议下,赵占江再次回到了深圳。
几经周折,生意依然时好时坏。吊装是个重资产行业,要扩大经营就必须不断购买新的吊车和配套设备。为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反复考虑后,2014年,赵占江购买了一台三一牌100吨汽车吊。随后,他的生意逐步走上了正轨。在吊装运输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后,赵占江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时代的浪潮下,深圳乃至周边地区对大吨位吊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赵占江购买了多台300吨、500吨汽车吊,成立了深圳市路利通吊装运输有限公司,有27名临颍籍员工。
2020年10月20日,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与深圳市路利通吊装运输有限公司大吨位起重机交车庆典仪式在深圳举行。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副总经理彭赞将一把起重机的钥匙交付给赵占江。这台型号为ZAT8000H753的全地面起重机是深圳第一台800吨汽车吊,专为特种作业打造,性能强劲,被誉为“深圳第一吊”。
“身边的老乡都很自豪。这是咱们在外打拼漯河人共同的成就。”聊起这台800吨汽车吊,赵占江很自豪。
2021年7月,郑州遭遇暴雨灾害。“我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武警、消防战士,还有志愿者去一线支援了。我身在广东不能回去帮忙,很着急。”赵占江说,他委托在老家的父亲和叔叔,采购了500箱84消毒液、500条夏凉被、2000箱矿泉水等物资送到了灾区。
今年春节期间,深圳疫情严重,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员做核酸。当时,在广东过年的赵占江得知需要志愿者时,马上联系留在深圳过年的老乡。最后,58名老乡全部默默无闻、不计回报地参加了志愿服务。
“今后,我将尽己所能,多参加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赵占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