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2日 星期

我的军旅生涯


八月,是属于军人的节日。

当耳边响起嘹亮的军歌,又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了。八一建军节前夕,小编特别约请了我市部分子弟兵撰写文章,讲述军旅故事、抒发军旅情怀、展示军营风采。敬请关注。

■康 飞

盛夏的傍晚,漫步在街头树荫下,突然看到两名军人从身边经过。一时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段军旅生涯的峥嵘岁月。

人生天地之间,恍若眨眼间。可能每个热血青年都会有一个从军梦,我也不例外。少时懵懵懂懂的我,充满着对军人的向往,向往着献身国防事业。军营是什么样子的?是绿油油的迷彩服?是闪闪发亮的钢枪?是整齐划一的方队?一个个谜团深埋于幼时的心灵,让我迫不及待地去探寻真相。

终于,1999年12月,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武警消防部队。与我之前的想象不太一样,这里没有钢枪只有水枪,这里没有“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是“练兵千日用兵千日”。随着对消防部队认识的加深,我对部队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新兵连下队后,我被分到了基层中队。这里被老兵们称为“魔鬼中队”,全市的尖子兵都在这里,听说训练起来都不要命。我兴奋异常:当兵不就是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下锤炼吗?带着心中的窃喜,我光荣地加入了这支带着光环的队伍。

不忍受艰难困苦,就不会脱胎换骨;不经历千锤百炼,就不会有铮铮铁骨。就这样,在“魔鬼中队”“魔鬼班长”的带领下,我和其他战友痛并快乐地拼体能、练技能、强水平,磨砺超常的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精诚的合作意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快,我们的成绩在全市练兵比武中崭露头角。

正当我全力锤炼身心和学习本领时,支队机关的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机关宣传岗位,专职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军令不可违。尽管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有着太多不舍,但我还是如期赶赴新的岗位。也正是这个岗位,让我对“消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走上宣传岗位后,每次全市的灭火抢险救援我都会随警出动。一年四季,为了捕捉战友冲锋的瞬间,我都与他们并肩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捕捉他们在洪水中救人、在火海里奋战、在废墟中搜寻的惊险瞬间。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作为一线通讯员,我一直想离灾难现场近一点,再近一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跟随增援部队第一时间赶到四川重灾区绵竹汉旺镇。深山中、危楼下、废墟里……为了记录下最真实感人的场景,我拿着照相机和摄影机在乱石堆中不停地跑,选择最佳拍摄位置,手、脚、腿不断被尖锐的石头、钢筋划破。就这样,我冒着高温、湿热的天气,每天步行几十公里,真实记录下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展现出抗震救灾的壮阔画卷。由于现场没有网络,白天奔波于废墟中采访,晚上我还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网吧赶写稿件。在灾区的日子里,我共拍摄了1000多张抗震救灾照片,在全国各级媒体刊发稿件100余篇。

抗震救灾中与死神较量,抗洪抢险中与洪魔较量;深井救援中营救遇险生命,浓烟火海中与火魔搏击……只要有战友抢险救援、扑救火灾,我几乎都会跟随左右,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画面。我参军16年,参与的灭火抢险不下千次,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作品近万篇。这些作品从生活训练、执勤灭火、抢险救援、拥政爱民等方面多角度展现了消防部队的时代风貌。

回首军营情景,往事历历在目。虽然现在离开了部队,但军营让我练就了强壮体魄、养成了良好习惯、培养了坚毅品格,也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