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炮手开展增雨作业。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本报讯(记者 范子恒 通讯员 张运国)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8月25日17时至28日13时,我市普降甘霖,平均降水量为41.1毫米,三个国家级观测站降水量分别为舞阳站52.0毫米、临颍站42.5毫米、漯河站40.8毫米。其中,有45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35毫米,6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居前六名的分别为郾城区裴城站82.9毫米、临颍县固厢站58.2毫米、临颍县北徐站53.6毫米、舞阳县舞阳站52.0毫米、临颍县王孟站51.0毫米、临颍县滕寺站50.7毫米。全市旱情基本解除。这对秋作物的后期生长十分有利。
今年入夏以来,漯河国家气象观测站监测超过37℃的高温天数多达34天,为1961年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尤其是进入8月份以来,我市高温少雨,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秋作物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抗旱Ⅳ级响应。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印发《漯河市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关于做好人工增雨作业的紧急通知》;8月25日下午召开全市人影作业动员会,对装备和弹药保障、空域申请、作业安全、后勤服务进行具体部署。积极协调中国气象局增援河南的“新舟60”高性能增雨飞机在漯河上空进行空中作业。与此同时,组织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舞阳县、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6门高炮、12架火箭和70余名人影作业指战员,抢抓有利天气时机,空地协同,区域联动,实施多轮次大范围飞机和地面高炮、火箭空地一体化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我市抗旱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