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受助学生与爱心人士、“爱心桥”行动小组记者合影。
■文/本报记者 陈全义 朱 红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8月24日,在我市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以下简称“爱心桥”行动)第十二季圆满结束。24名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漯河滨河路爱心粥屋志愿服务队共捐出善款5.6万元,资助28名家庭困难学生。
家庭困难学生
昂扬向上 感恩社会
今年的“爱心桥”行动,通过学校推荐,本报从众多家庭困难学生中选出28名学生。
连日来,“爱心桥”行动小组记者冒着酷暑,到家庭困难学生家里采访,对他们在困境中努力学习、放飞梦想的励志故事进行了报道。
通过采访,记者近距离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感受到他们不畏艰难、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8月19日上午,在新闻大厦新闻发布厅举行的“爱心桥”行动善款发放仪式上,张凌云作为受助学生代表作了发言。
“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正在为学费发愁时,漯河日报社举办的‘爱心桥’行动向我伸出了援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温暖。感谢各位资助我的叔叔和阿姨。你们慷慨解囊,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迈进大学校门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各位爱心人士。”
同时,有的受助学生通过发微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委托记者向爱心人士表示感谢。王怡伟发微信告诉记者:“我快要发工资(暑假工工资)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告诉你好消息的同时,我很感谢爱心人士的帮助……”
漯河高中学生李顺风今年以566分的成绩被北京建筑大学录取。他的母亲崔凌云对记者说:“漯河日报社举办的‘爱心桥’行动助了我家孩子一臂之力。感谢你们,我以后也会让孩子帮助身边的人。”
社会爱心人士
踊跃捐款 让爱永驻
7月19日,“爱心桥”行动启动后,经各媒体平台推送,本报新闻热线0395-3139148陆续接到多名爱心人士的咨询电话,其中3名爱心人士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捐了款。后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的捐助电话不断。截至活动结束,通过新闻热线,本报共收到善款1.25万元。
这些捐资者中,有老师,有曾经接受过本报“爱心桥”行动资助、如今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也有几名临颍籍在深圳打拼的爱心人士。爱心人士表示,“爱心桥”行动是一个有权威和信誉的平台,让家庭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受到了鼓舞,也为爱心人士提供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渠道。
这些爱心人士,有本地的,也有在外地的。尤其是在上海的刘易成先生,一直参加“爱心桥”行动。这次,他捐了1万元。在深圳工作的临颍籍老乡张红鑫、张琛、刘永峰、赵占江得知“爱心桥”行动后,立即与记者联系并捐了款。
记者的手机也成了咨询热线。7月初,今年的“爱心桥”行动还未启动,爱心人士赵晨光就联系记者询问启动时间。“爱心桥”行动启动后,赵晨光第一时间联系记者,捐出1000元。“爱心桥”行动结束后,赵晨光又联系记者,表示要继续参加下一季“爱心桥”行动。
得知“爱心桥”行动启动后,市预防保健门诊部眼科主任张建峰立即捐了2000元,表示不定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在前两季“爱心桥”行动中,源汇区审计局工作人员王女士资助了3名学生。今年,她又捐了4000元,资助2名女孩。
漯河五高老师刘金垒连续两年参加“爱心桥”行动,并带动朋友一起参加。今年,刘金垒和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中心副主任赵锋涛、漯河双汇肉业有限公司农牧事业部生产副总赵新锐共捐出6000元,资助3名学生。爱心人士董艳芳连续3年参加“爱心桥”行动,今年捐了6000元,资助3名学生。爱心人士陈鹏飞捐出2000元,不定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爱心桥”行动座谈会结束后,陈鹏飞又现场转给受助学生张鑫玲1000元作为生活费,并表示将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8月11日上午,滨河路爱心粥屋负责人安小乐与记者联系,表示要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张雯静。
滨河路爱心粥屋全体志愿者在去年的“爱心桥”行动中,已经资助了一名女学生。
在善款发放仪式上,安小乐代表全体爱心人士发言时表示,希望受到资助的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明年,滨河路爱心粥屋将继续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8岁的于嘉萱在这次“爱心桥”行动中捐出1000元压岁钱。“压岁钱不多,但是我的心意。”于嘉萱说。于嘉萱的爸爸于振伟是“河南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氏救苦膏药传承人,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教育她要多做善事。
截至今年,“爱心桥”行动已经举办了12季。在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600名学生受助,圆了大学梦。如今,“爱心桥”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成为我市一张公益名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