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丹)夏粮总产113.7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市高标准农田22万亩建设任务,目前整体进度达到84%;国家级辣椒产业园、“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强化保粮、延链、增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为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强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漯河时的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间作套种、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保粮、延链、增效,不断深化“三链同构、农食融合”。进一步优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分工,研究出台了《漯河市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漯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机制和督导考评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夏粮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域创建工作,形成了以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骨干、1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22个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的全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深入实施“五级订单”生产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创新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133”长效机制,在上半年全省考评中,我市排名第七,舞阳县受到省里通报表扬。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防汛排涝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共疏浚沟渠300多公里,全面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Ⅱ类、Ⅲ类损毁面积恢复重建任务,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谋划农业领域重大项目。今年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2个,总投资176.89亿元。全力推动“打通以双汇为骨干的漯河市食品产业链”工作,对接成果40多项。(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