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星期
郾城区实验小学
“五育”并举 锻造时代新人


区领导到校查看延时服务情况。

到分包区域实地排查培训班。

学生在舞蹈课上认真练习。

学生上口算游戏课。

美术社团的学生上课后延时课。

学生进行篮球训练。

图片由郾城区实验小学提供

文/本报记者 李文姣

郾城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97年9月,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年来,郾城区实验小学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优秀品格、人文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孩子在校园、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多措并举 注重德育实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形式、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特色。

学校以讲好思政课为载体,构建育人共同体。思政课专任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开展人人讲思政课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领导班子人人上讲台,给学生讲思政课。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学校实行“责任分包、量化积分、明星评比”的班级管理办法。学校实行责任分包制,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特点,分包任务,责任到人。其中,对劳动责任区落实情况和上课、作业、纪律、好人好事等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积分,每周一班会,根据量化积分和学生平常的表现,评选出行为习惯、推广普通话、经典诵读、阅读写作、数学、书法明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坚持活动育人。每年定期举办校园书香传承活动、图书跳蚤市场、文明知识大讲堂、宪法知识演讲等各类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学生为本 提升智育水平

提升智育水平,首先要引领教师发展。该校除抓好“备、上、研、批、辅、评”常规工作夯实根基外,更加注重为“双减”提质增效。针对延时服务时段学生注意力明显下降等情况,该校尝试把数学口算、语文字词、英语单词等做成卡片,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把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和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寓教于乐。

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时对每次作业布置进行研讨,学科主任整体把关,关注学习差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适当调整作业内容和时间;严控作业总量,确保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60分钟。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学校以课题为抓手,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探索语文、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校长陶灿功说:“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生动写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健体魄 让学生爱上体育

作为教育部首批体育工作示范校,郾城区实验小学把提升学生体质和达标训练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学校依托校内外资源,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和每周三、周四下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定期开展1小时的个性课程活动,有田径、篮球、羽毛球、足球等项目。每学期举行课间操比赛和运动会。体育课上,学校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打破单班上课的模式,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兴趣、意愿自主组合,成立足球班、篮球班、排球班、田径班、健美操班。在新的团队中各“玩”所“好”、共“扬”其“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由于措施得力,该校体育工作硕果累累:荣获漯河市首届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二名;甄子怡和田佳睿在河南省田径比赛中分获1500米、400米冠军;田径队队员常彬彬进入八一跳伞队;篮球队队员贾浩加入山西职业篮球俱乐部,成为我市登陆CBA联赛第一人。

美学陶冶情操 美育开花结果

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学校优化课程设置,“三课”融合,以器乐社团为基点、每年艺术节展演节目为主线,把艺术课、延时课、综合课融为一体。

音乐课教师把器乐融进课堂,采取听、唱、奏、赏、动“愉快教学法”;美术课上,把游戏活动引进教学,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乐感,给学生美的教育;综合课和延时服务开设了40多门艺术类课程。学校组建了架子鼓团、非洲鼓团、行走军乐队等乐团,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艺活动,主动接受艺术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几年来,该校在全国龙杯书画大赛、“OM头脑风暴”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在漯河市青少年智能设计大赛上荣获市一等奖,录制的微电影《人机关系》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收录。

与时俱进 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五育”并举的良好局面。

学校教师精心编写了《劳动创造幸福》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技能课,开展校内劳动,鼓励家务劳动。劳动竞赛是该课程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五育”融合教育的举措之一。

劳动竞赛要求各年级选择一个项目开展。其中,一、二年级开展系鞋带和整理书包比赛,三、四年级开展切土豆和穿校服比赛,五、六年级开展钉纽扣和叠衣服比赛。劳动竞赛不仅是技能的竞技,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课堂展示。

学生走出校门,到研学基地植树、做午餐等。通过自然教育、学农教育、安全教育等,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凝聚团体精神。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是根据每个人自身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近年来,郾城区实验小学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