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高标准粮田。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刘 丹
今年,我市夏粮总产113.73万吨、平均单产514.43公斤,其中一级麦占比95.49%,均创历史新高,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22.5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22万亩建设任务,目前总体进度已完成87%,资金拨付进度达61%,均居全省第一;高标准农田设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和“一长三员”管护经验在全省推广……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土壤墒情总体较好,有利于玉米灌浆和大豆鼓粒。不出意外,今年秋粮丰收不成问题。”近日,在舞阳县姜店乡牛庄村,看着即将迎来收获的庄稼,种粮大户周新良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一手稳面积,一手抓产量,把面积和产量分解到县区,全面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20年以来我市累计向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48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32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23亿元,不断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10万亩以上,近三年种粮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万亩以上。2019年~2021年,全市粮食单产一直稳定在450公斤以上,连年位居全省前三。
保障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键。我市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开展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更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累计投资22.7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1.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农业信息化广泛应用,建成了2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物联网监测系统、(下转02版)